治疗:随着
乳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其治疗策略已发生了显著变化。就外科手术方式而言已经历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留
乳房手术四大历程。尤其是保留
乳房的外科治疗,使
乳腺癌的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革命,也使
乳腺癌的治疗从单一的解剖生物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学模式转化。近几十年国内外大组病例分析表明,同期
乳腺癌病人术后生存时间实际上也在很小的范围与手术的大小有关。因为即使在临床上被诊为—早期―或—微小癌―,也已有40%v60%发生了远处转移。手术范围再大,也难达到根治目的。手术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低非手术治疗中的
肿瘤负荷,更好发挥非手术治疗作用及利于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发挥作用。
1.?、?期
乳腺癌治疗 近10余年来,?、?期
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手术范围在明显缩小,经典
乳腺癌根治术在?、?期
乳腺癌的治疗中已很少应用,大部分采用改良根治术或保留
乳房手术。在国内,改良根治术目前已在许多大医院施行,但保留
乳房手术方法仅见少数报道。
(1)手术治疗:
①
乳腺癌根治术:此手术最先由Halsted在19世纪末创建,为经典的
乳腺癌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包括切除整个
乳房及其
皮肤以及周围脂肪组织,同时切除胸大、小肌及其筋膜,以及腋窝及锁骨下所有脂肪组织和
淋巴结。后来有人又将手术范围扩大到同侧乳内淋巴链,甚至锁骨上
淋巴结,所谓的扩大根治切除术。但是经多年国内外临床
资料分析表明,扩大切除术并不能提高病人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而手术的并发症及致残率则明显高于根治术。因此,此手术近年已很少使用。
②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此手术是在根治术基础上的改良而成,包括两种基本术式,即切除胸小肌的Patey术式及保留胸大小肌的术式。改良根治术在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初已迅速取代了经典的根治术,成为?、?期
乳腺癌治疗的标准手术。
③全
乳腺切除加
放射治疗:自1971年开始,美国和加拿大34家医院做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结果表明,对?期
乳腺癌而言,无论是根治术,单纯
乳腺切除加腋窝放疗,还是单纯
乳腺切除术,其5年生存率都一样;后来人们还发现,即便是?期
乳腺癌施行全
乳腺切除术与全乳切除加腋窝
淋巴结区放疗,5年生存率也无差别。这些结果再次证明,对于?、?期
乳腺癌的预后不受手术范围的影响。
④区段性
乳腺切除或
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区段性切除术(又称象限切除)是指切除
乳腺范围小于1/4。
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是指切除
肿瘤及其边缘0.5v1.0cm的正常
乳腺组织。这两种手术都必须行腋
淋巴结清除术及术后全乳放疗。自20世纪70年代始,欧美各国就开始了缩小?、?期
乳腺癌手术范围。目前经典根治术在这些国家已很少应用,而保留
乳房手术治疗正逐渐已成为?、?期
乳腺癌的一种治疗方式。这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
乳腺癌外科治疗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反映出人们对
乳腺癌生物学特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传统的观点认为,
乳腺癌的扩散是按一定的时间和距离的次序进行的,即只有在离
肿瘤原发灶较近的
淋巴结为
肿瘤充满时
肿瘤细胞才会进而转移到下一个
淋巴结,血行转移是到晚期才出现的现象,也就是说只有到晚期
肿瘤才能发生全身扩散,而在这之前
乳腺癌是能被整个切除和治愈的,从而认为手术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但这种理论从未能得到严密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证实。现在研究资料多倾向于
肿瘤的转移是无次序的,跳跃式的,不一定由近向远,即使在疾病的早期甚至是亚临床级,癌细胞也可以经血液循环发生全身扩散。因此手术范围的大小对病人的预后就难以产生决定性作用,这也是
乳腺癌缩小手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2)辅助性
放射治疗:辅助性放疗分为术前和术后。目前对?、?期
乳腺癌术前放疗仅有少数报道,目的在于破坏原发癌灶和转移至局部
淋巴结的癌细胞,提高术后生存率,而术后放疗则较为普遍。?、?期
乳腺癌术后是否需要放疗,目前多循以下原则:
①原发灶在
乳腺外带、、腋窝
淋巴结病检阴性者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可不需放疗,腋窝
淋巴结阳性时术后照射乳内区和锁骨上下区。
②原发灶在中央或内带者,腋窝
淋巴结病检阴性,术后只照射乳内区,腋窝
淋巴结阳性时术后照射乳内区及锁骨上下区。
③行保留
乳房外科治疗者,不论其腋窝
淋巴结阴性还是阳性,除行
淋巴结转移区域照射外,另加全
乳腺区或
胸壁照射。
(3)辅助
化疗:现已公认,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
肿瘤形成之初,癌细胞便不断地自瘤体脱落入血循环系统,其中大部分被机体免疫防御机制所消灭,但也有少数可逃逸免疫系统,在机体生长增殖。因此,提高
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全身
化疗便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术后
化疗:
①腋
淋巴结阳性
乳腺癌的术后
化疗。目前,对腋窝淋巴阳性?、?期
乳腺癌术后需
化疗已无争议。这是因为能肯定地降低复发和转移的危险性,显著提高无瘤生存率;1v3个腋窝
淋巴结阳性者
化疗,优于?4个
淋巴结阳性者。
②腋窝
淋巴结阴性
乳腺癌患者术后
化疗这个问题目前争论较多。既往认为腋窝
淋巴结阴性
乳腺癌者预后良好,仅通过局部区域治疗即可治愈。但NSABP等几组国际性协作研究表明,术后
化疗可明显降低腋窝
淋巴结
乳腺癌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可使局部复发率降低30%左右。
但对所有阴性病例进行
化疗也不恰当,因为只有1/3阴性病例可从
化疗得益。因此有人提出
淋巴结阴性
化疗的指征:
①原发
肿瘤>2.0cm;
②
雌激素受体(-);
③组织学和核分级?级或?级以上;
④年龄?40岁。符合其中2条或以上时即应考虑
化疗。
(4)内分泌治疗:
①卵巢切除或卵巢辐照:此治疗主要应用于绝经前或绝经不到1年者,耉年患者不适应。现已证明,
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卵巢切除有效率可达到60%v80%,而阴性者仅10%。因此,目前双侧卵巢切除对ER阳性患者作为一线治疗手段。NSABP资料表明预防性去势是无益的。
②
肾上腺及垂体切除术:由于这两种手术效果不确切和并发症多,加之近年来
氨鲁米特(氨基导眠能)药物(此药具有替代
肾上腺切除作用)的应用,目前这两种手术临床已很少使用。
③药物治疗:A.雄激素:某些研究者认为,对抗
雌激素和垂体切除治疗无效的患者雄激素可能有效,对骨转移的患者雄激素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目前此药仅作为第
三、四线内分泌疗法应用。一般用于绝经后耉年女性。B.
雌激素:对晚期
乳腺癌有效,但对绝经前患者无效,仅用于某些绝经后耉年患者的
二、三线治疗。
雌激素和雄激素对
乳腺癌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它们对垂体的抑制和卵巢功能的抑制。C.孕激素:此药也是对绝经的耉年患者效果好,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者效果更佳。孕激素的治疗机理可能是它能阻止
雌激素受体在核内的积蓄,这一作用是通过有选择性地抑制胞浆ER而达到的。
④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是一种非甾体类抗
雌激素药物,可为各期
乳腺癌选择病例提供有益内分泌治疗。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对绝经后患者的作用已很明确,对绝经前病例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此药多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药物。但有研究表明,对于耉年患者,因其他疾病不能手术,或余生不长不愿手术,单一使用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可获得满意效果,不失为一种外科手术的有效替代措施。早年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治疗用药持续时间较为保守,多为1年。现在大组的临床观察发现,2年以上效果更佳。因此目前一般同意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治疗持续时间至少为2年,最好应用5年或持续到复发。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不同于其他内分泌治疗药物,它在长期使用后副作用小。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在ER阳性病例有效率达60%,而阴性者仅5%v8%,因此目前此药多用于ER阳性的
乳腺癌病人。
(1)?期
乳腺癌手术治疗:影响?期
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的因素包括,癌的大小、位置、分期、组织学类型及患者年龄及全身情况。根据国内外报道的经验来看,多数人认为,对?a期
乳腺癌,在有综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