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肉孢子虫对中间宿主通常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终宿主则较弱或无致病性。人体
感染可因吞食未煮熟的含肉孢子虫囊的猪肉、牛肉引起—人肠肉孢子虫病―,人为终宿主;也可因食入污染卵囊或孢子囊的食物引起—人
肌肉肉孢子虫病―,人为中间宿主。寄生在人肠黏膜固有层的肉孢子虫很少引起病变,或仅有轻微
炎症;寄生在
肌肉的肉孢子虫囊在囊壁完整时,一般仅有轻微的机械刺激和吸收营养等作用,但肉孢子虫囊内的母细胞(metrocyte)和缓殖子发生退行性变时,其液体中含有毒力很强的肉孢子虫毒素(sarcocystin),可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如肉孢子虫囊破裂,反应则尤为强烈。同时可伴有
过敏反应。动物实验证明,该种毒素类似细菌内毒素,能使家畜引起类似内毒素
休克,体温升高,
出血,
水肿,甚至死亡。毒素还能直接抑制骨骼生长,间接干扰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等生长调节物,间接影响动物生长。
【病因】
病因:肉孢子虫可以终宿主形式,也可以中间宿主形式使人致病。以人为终宿主并致病的肉孢子虫,已知有两种,一种是猪-人肉孢子虫(
S.suihominis),另一种是牛-人肉孢子虫(
S.bovihominis)或称人肉孢子虫(
S.hominis)。由于它们均可寄生在人体小肠,也有合称为—人肠肉孢子虫―者。以人为中间宿主,易寄生在人
肌肉组织的肉孢子虫,可能有多种,现统称—人
肌肉孢子虫―(
humanmuscular
sarcocystis)。当人误食肉孢子虫包囊而作为终宿主受到
感染后,包囊内的缓殖子逸出,并侵入小肠黏膜杯状细胞,经配子生殖再移行固有层内行孢子生殖,最后发育为成熟卵囊,排出体外。当人误食终宿主排出的粪便中的成熟卵囊时,人成为中间宿主受到
感染,在其
肌肉组织中存在肉孢子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