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
肝血管肉瘤的演变过程可能有下列5个主要途径:
①肝小叶窦内皮细胞从非典型增生到间变细胞增生;
②肝细胞初期增生,随之萎缩和消失;
③窦周间隙纤维组织增生;
④进行性窦扩张到血肿形成;
⑤窦壁细胞和汇管区毛细血管内皮细转化为
肉瘤细胞。
1.大体检查
肿瘤多为单个圆形灶,边界较清,可有纤维包膜。切面为灰白或棕黄冻胶状发亮组织,与
出血、坏死灶交错排列,瘤体内可见充满不凝血液的大腔隙。在同胶质二氧化钍或氯化烯接触的病例还常见有网质状纤维化,脾脏也常肿大。
2.病理组织学检查
肿瘤由纺锤状或不规则形状的恶性内皮细胞构成,其边界不清。细胞质嗜酸性、核深染,形态狭长或不规则,胞核核仁可大可小,同样嗜酸性。亦可见大而异形的细胞核以及多核细胞,核分裂象常见。薄壁静脉散布于
肿瘤内,约半数病例见有造血细胞灶。免疫组织学检查可见瘤细胞中存在有?因子相关抗原。
肿瘤细胞沿着原有血管腔增殖,肝终端小静脉和门静脉分支亦显示增殖。
肿瘤细胞在肝血窦内增殖可导致进行的肝细胞萎缩,肝板断裂,血管腔增大形成大小不一的空腔。腔壁粗糙不平,内壁衬以
肿瘤组织细胞,有时为息肉样或乳头状突出物,腔内充满凝血块和
肿瘤细片。
肿瘤侵及肝终端小静脉和门静脉分支可导致这些血管的堵塞,此可解释为何
肿瘤常易发生
出血、梗死和坏死。有时
肿瘤细胞密聚成小结节状实性团块,类似
纤维肉瘤。
【病因】
病因:绝大多数
肝血管肉瘤病因不明。Folk等调查168例,其中75%的病例原因不明。近年来国外报道一些与化学物质有关的
肝血管肉瘤,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认为与接触氯乙烯有关,美国一个氯乙烯厂1183名工人中有7例发生
肝血管肉瘤,平均潜伏期为17年。少数还可发生于服用合成类固醇、雌激素及避孕药后,其潜伏期在1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