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 congenital myotonia )
别名: 先天性肌强直;Thomsen’s disease;Thomsen病
解释 收起

概述:先天性肌强直(congenital myotonia)是以肌强直和肌肥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遗传性肌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AD)遗传和隐性(AR)遗传两型。     先天性肌强直(congenital myotonia)首先由Charles Bell(1832)及Leyden(1874)报道,丹麦医生Thomsen(1876)详细描述他本人及其家族中4代20个成员罹患此病,表现为—随意运动肌强直性痛性 痉挛,伴遗传性 精神障碍―,精神异常可能只是偶然现象。至1948年该家族成员共达315人,每代均有本病患者,共57人。其后有人追溯此家族8代共68例患者,男女均受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高,少数患者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成年起病患者可由母系或父系遗传而来,说明先天型患儿除遗传强直性 肌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亦接受了母系的某些遗传因素。另一种晚发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全身性肌强直(generalized myotonia),伴远端轻度肌无力和肌萎缩,也定位于7q35染色体。前者称为Thomsen病,后者称为Becker病。     本病是特殊的潜在致死性强直性 肌营养不良。1881年Strumpell将该病命名为先天性肌强直,1883年Westphal将其称为Thomsen病(Thomsen?s disease)。Erb对该病作了最初的病理学描述,并发现 肌肉兴奋性增高和肌肥大两个独特表现。在先天型患儿双亲中受累的总是母亲,但病情不严重,叩击 肌肉引发的肌强直不明显,电生理学检查可确诊。Harper(1975)本人观察到70例,并从医学文献上收集了56例该病患者。表明本病并不罕见。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药品 展开
14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