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
心理治疗 各种形式的
心理治疗在PTSD都有应用的报道。对于急性PTSD主要采用
危机干预的原则与技术,侧重于提供支持,帮助患者接受所面临的不幸与自身的反应,鼓励病人面对事件,表达、宣泄与创伤性事件相伴随的情感。治疗者要帮助病人认识其所具有的应对资源,并同时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治疗中不仅要注意PTSD的症状,还要识别与处理好其他并存的情绪,如:相当比例创伤性事件的幸存者有强烈的内疚与自责。及时治疗对良好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和迟发性PTSD治疗中除采用特殊的
心理治疗技术外,为患者及其亲友提供有关PTSD及其治疗的知识也很重要,还需要注意动员患者家属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力量,强化社会支持。
(1)心理动力学方法:PTSD的心理动力学治疗方法是通过对焦虑抑郁障碍的治疗中改进而来的。Horowitz认为
应激反应分为3个阶段:
①初始阶段,特征表现为创伤事件的痛苦现实和因愤怒、伤心和悲痛而出现过度换气;
②否认阶段,特征为对创伤事件强制性回忆的防御,受害者对创伤性事件的记忆缺损,对创伤事件的线索不予注意并以幻想来抵消创伤性事件的真实性;
③强制阶段,特征为高度警觉,过分惊吓,睡眠和梦的障碍,强制性反复出现的与创伤有关的思维内容和迷惑。若这3个阶段未完成,则可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他提出了一个简短的心理动力学治疗模式,治疗是为了发动患者的适应阶段,其目标是否定强制阶段;治疗的有效性取决于对创伤事件的再解释。
(2)认知
行为治疗:PTSD的认知
行为治疗也是来自对焦虑障碍的治疗方式改进。学习理论结合了经典的和操作性条件理论来解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成和保持。
认知理论进一步对学习理论作了补充,目的是解释为什么个体感知到威胁与真实的威胁相比更能触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个体对创伤性事件的认知方式是认知
行为治疗的焦点。附加的干预措施如复写技术训练或独立判断训练,可用来治疗难治性症状或为个体的恐惧和焦虑提供更合适的反应。具体技术可以为暴露疗法。通过反复的重复暴露于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产生恐怖的过程,使个体的焦虑可以成为一种习惯,而焦虑出现之前的触发因素则可能丧失作用。通过
认知治疗改善患者否认回避现实的错误行为方式,提高适应能力。治疗时既要尽量消除应激事件的影响,也要注意改造患者不良的个性特征。
(3)应激预防训练:这种方法包括一个教育阶段和一个应对技能阶段。教育阶段使个体认识到治疗的合理性,并在开始治疗时建立信心以及与治疗者的良好关系。应对技能训练包括松弛技术训练、用于抵消负性思维反刍的思维中断技术,及用自我对话叙述法以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4)再生眼运动脱敏作用(EMDR):Shapiro近来提出EMDR可作为治疗PTSD的新方法。EMDR技术包括睁眼想象暴露于创伤性事件,治疗过程中有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认知和情绪刺激性语言,伴随着持续性的视觉眼跟踪运动。有种假说认为,快速眼扫描运动可以产生一种拮抗恐惧状态,因此具有与系统脱敏中放松练习相对等的作用。
2.药物治疗
(1)
抗抑郁药物:最早的PTSD药物治疗研究是三环类
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
丙米嗪,结果显示疗效较好。后来有关SSRI类药物如
帕罗西汀、
氟西汀等治疗PTSD的研究也证实,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警觉性增高和闪回症状,也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2)抗
惊厥药:
丙戊酸钠和
卡马西平在对越战耉兵的研究中,显示对中度的PTSD患者有明显的效果。
尚无药物对PTSD的各组症状都能产生满意疗效。在运用抗抑郁剂治疗PTSD时,剂量与疗程同抗抑郁症的治疗,治疗时间和剂量都应充分。有人建议缓解后还应给予1年维持治疗。根据病人症状特点,其他可以考虑选用的药物包括:抗焦虑剂、抗
痉挛药物、锂盐等。除非病人有过度兴奋或暴力性的发作,一般不主张使用
抗精神病药物。
3.
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 PTSD的首选治疗尚无一致意见,比较肯定的是
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佳,有文献报道有效率达70%。PTSD患者往往感到外部世界不安全、不可预测、无从把握。因此,稳固的治疗关系在PTSD治疗中格外重要。如果
心理治疗者考虑在治疗中合并用药,最好在治疗的计划阶段就与病人讨论有关问题。对于服药,不同患者可能会赋予其完全不同的意义,作出不同的反应。有的认为服精神科的药是种耻辱,有人会觉得医生用药应付他,有人认为医生开药是
心理治疗无法收效的不得已之举。这些情况都值得考虑,治疗者也确有必要自我审视,明确自己开处方时的真正动机和意义。
4.
家庭治疗 通过
家庭治疗有关原则,加强或重建患者社会支持系统,改善患者生活环境的心理支持条件,如通过疏泄、解释、支持、鼓励、指导等帮助患者摆脱阴影,尽快缓解症状,从痛苦中走出来。
5.护理措施
(1)安全和生活护理:
①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由于
应激相关障碍病人富有暗示性,不能将其同症状丰富的病人安排在同一病室,以免增加新症状或使原有症状更顽固。
②应尊重病人,允许保留自己的天地和注意尊重其隐私。
③加强观察和关心病人(但不被病人意识到)。加强不安全因素和危险物品的
管理,以便早期发现自杀、自伤或冲动行为的先兆,防患于未然。
④
应激相关障碍发作期应耐心喂饭,一时不能进食可稍缓喂饭。对有躯体化症状的病人,应用暗示性言语引导缓慢进食,或分散注意力,避免其全神贯注自己的
进食障碍而妨碍进食。同时应在少量进食后,可用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事实,鼓励其进食。
⑤对有自理缺陷(如心因性木僵)的病人,做好晨晚间护理,加强饮食护理,必要时可鼻饲饮食,保证其营养的需要,对心因性木僵病人同样要定时考身,做好
皮肤、口腔等护理,防止褥疮,利用病人有暗示性的特点,以暗示言语鼓励其循序渐进地加强自主功能训练。
⑥参加以娱乐性游艺为主的活动,使病人在松弛的环境中分散注意力,避免对疾病过分关注,忘记心身痛苦。
(2)心理护理: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谈话时,要态度和蔼,注意倾听,提问要扼要,着重当前问题,给予简明的指导。鼓励病人回忆自己心理创伤所致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发作时的感受和应对方法,接纳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感受,并讨论和教会应对
应激相关障碍发作的简易方法。
②每天定时接触病人,分析
应激相关障碍症状和恶劣心境的原因和危害。使病人认识到对自身病症的过度关心和忧虑无益于恢复健康。用支持性言语帮助病人渡过困境,并且辅导病人有效地应对困难。帮助列出可能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并协助分析各方案的
优缺点。当初步获效时,应及时表扬。
(3)特殊护理:
①在严重应激障碍发作时,应将家属隔离,护士必须有条不紊地进行治疗护理,并使病人明白发作不会危及生命,疾病一定能治愈。
②
应激相关障碍相关的焦虑反应有时可表现为挑衅和敌意,需适当限制,并对可能的后果有预见性,必要时设专人陪护。
③发生
意识障碍时,应加强生活护理和观察,防止其他病人的伤害和防止走失等意外。
④严密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适当满足其合理要求,对不合理要求应认真解释和说服。
⑤对躯体化症状,应让病人了解功能障碍是短暂的,通过检查证明无器质性损害。应使病人确信只要配合医生治疗完全可恢复健康。
&nbs
1.
心理治疗对于PTSD初期,主要采用
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术,侧重提供支持, 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及时治疗对良好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和迟发性PTSD 的
心理治疗中,除了特殊的
心理治疗技术外, 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社会和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家属和同事的理解, 可以为患者获得最大的心理空间。
PTSD 的
心理治疗可分为三大类:
① 焦虑处理 教给患者各种技巧, 更好地应对PTSD 的症状,主要的技术有:放松训练(系统的
肌肉放松)、
呼吸训练(学习缓慢的腹式呼吸)、正性思维(用积极的想法替代消极想法)、自信训练(学会表达感受、意见和愿望)、想法终止(默念“停” 来消除令人痛苦的想法);
②
认知治疗 帮助患者通过改变各种不合理的假设、信念来改善情绪和功能。如相当比例创伤性事件的幸存者有强烈的自责:强奸的受害者可能责怪自己不够小心,灾害的幸存者可能感到自己未能尽力,对亲友的伤亡负有责任;
③ 暴露疗法让患者面对与创伤有关的特定的情境、人、物体、记忆或情绪,暴露可以通过想象实现,也可以是真正进入于某种情境,如在车祸后重新乘车或驾驶车辆。反复的暴露可使患者认识到他/她所害怕和回避的场所已经不再危险,假如患者能够坚持足够长的时间不逃避, 害怕的情绪就会逐渐消退。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各个时期PTSD最常见的选择。根据患者症状特点。选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剂、抗焦虑剂、抗
惊厥药物、锂盐等。除非患者有过度兴奋或暴力行为。一般不主张使用
抗精神病药物。
应激早期应用苯二氮草类可预防PTSD的发生,但长期应用易导致依赖。各类抗抑郁剂除改善睡眠、抑郁焦虑症状外,能减轻闯入和回避症状。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抗抑郁药疗效和安全性好, 不良反应轻,被推 为一线用药。其他新型
抗抑郁药如
5-羟色胺和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是治疗PTSD较有前途的药物。TCAs和MAOIs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较多,应用要谨慎。l PTSD对药物治疗起效是相对较慢的,一般用药4~6周时出现症状减轻,8周或更长的疗程才更能体现药物的真正疗效。由于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一种治疗无效可选用其他药物治疗,并给予合适的疗程和剂量。在运用抗抑郁剂治疗PTSD时,剂量与疗程与抗抑郁症治疗相同,治疗时间和剂量都应充分。建议缓解后还应给予1年维持治疗,直到痊愈。
治疗方案及原则
1.
心理治疗这在
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应根据不同的应激事件和临床表现采用相应的
心理治疗方式(如支持治疗、
认知治疗、
家庭治疗等),促使患者恢复信心、建立正确的认识,调整应对方式,以适应社会和环境。
2.药物治疗根据精神症状的不同表现,应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1)
抗抑郁药:适用于有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兴趣丧失等抑郁综合征表现者。根据病情、副作用耐受程度选用:三环类或四环类,或SSRIs,或其他
抗抑郁药物。
(2)
抗焦虑药:缓解焦虑症状,同时帮助镇静。常选用
苯二氮革类药物。应随着病情的缓解而调整药量。
(3)
抗精神病药:主要适用于有精神病性症状或抗焦虑
抗抑郁药物无效者。根据症状特点选用非典型或典型
抗精神病药。
3.其他治疗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如
自杀行为等,可选择电
休克等治疗。在恢复期可选用康复治疗手段,以促进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