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 (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
别名: 创伤后应激障碍;delayed psychogenic reaction;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解释 收起

概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delayed psychogenic reaction),是由应激性事件或处境而引起的延迟性反应。此诊断始见于1980年出版的美国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随着有关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PTSD的诊断标准在DSM-?-R及DSM-?中作了相当幅度的修改,我国的CCMD-?-R和1993年问世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也都包含了这一类别(Davidson JRT,1995; Kessler RC,1995;Stein MB,1997)。     PTSD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因而可能对患者导致深度的悲伤或忧伤,ICD-10举出了若干这类事件的例子,例如 自然灾害和 人为灾害:战争、严重事故、目睹暴力造成的死亡或他人惨死、身受酷刑、被奸污、恐怖行为等等。几乎所有经历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剧大的痛苦。创伤性事件是PTSD诊断的必要条件,但不是PTSD发生的充分条件,虽然大多数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都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症状,研究表明只有部分人最终成为PTSD患者。许多变量影响到PTSD的发生,有关危险因素有:存在 精神障碍的家族史与既往史、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如遭受性虐待、10岁前父母离异)、性格内向及有神经质倾向、创伤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躯体健康状态欠佳等(Kessler RC,1995;Stein MB,1997)。如果有诱发因素存在,有 人格异常或神经症病史,则可降低对应激源的防御力或加重疾病过程。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这类事件包括战争、严重事故、地震、被强暴、被绑架等等。几乎所有经历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 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其发病率报道不一,在美国, 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为7% ~ 12% , 男性发病率为5% ~ 6% ,女性发病率为10% ~ 12% 。该病及其他焦虑谱系障碍已成为继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之后又一重要的研究范畴。
    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是产生PTSD的先决条件。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许多超出意料的事件都可以称为“创伤性” 的, 如离婚、失业或考试失败。但是,有关研究发现, 大约只有0.4% 的事件具有“创伤性” 意义。最近的研究提示, 所谓“创伤性体验” 应该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对未来的情绪体验具有创伤性影响。例如,被强奸者在未来的婚姻生活或性生活中可能反复出现类似的体验; 第二,是对躯体或生命产生极大的伤害或威胁。当然, 个体人格特征、个人经历、社会支持、躯体健康水平等也是病情和病程的影响因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17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