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1.下咽癌早期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而易被误诊为咽炎或咽喉神经官能症。因此,凡年龄在40岁以上,长期
咽部异物感或吞咽
疼痛,尤其是伴有颈
淋巴结肿大者,均需仔细检查颈部,常规检查咽、喉部,必要时需行X线片、CT、
MRI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避免误诊。
(1)颈部检查:先观察喉外形,注意有无喉体增大或不对称。然后将喉体对着颈椎左右移动,了解喉摩擦音是否消失,有无软垫子样感觉。在喉周围
触诊,了解喉、
气管旁有无肿块,
甲状腺是否肿大。颈部有无
淋巴结肿大。下咽癌时常出现一侧或两侧中、下颈深
淋巴结肿大,且质硬、固定。
(2)咽喉部检查: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除检查口咽部外,应常规行间接喉镜检查。注意观察下咽及喉部、梨状窝、环后、下咽后壁等处有无菜花样或溃疡型新生物;一侧梨状窝有无积液或食物滞留;下咽黏膜有无
水肿等。早期环后或梨状窝
肿瘤间接喉镜检查不易发现,对可疑病例应行内窥镜检查。
(3)内窥镜检查:包括直接喉镜、纤维喉镜及食管镜检查。在行纤维喉镜检查时如采用吹喇叭鼓气法则可发现下咽的早期病变。具体方法是从鼻腔插入纤维喉镜到达下咽时,嘱病人将食指放入口中,闭口用力鼓气。在梨状窝、食管入口瞬间开放时,则可发现环后、梨状窝及下咽后壁的微小病灶。直接喉镜检查和食管镜检查时病人比较痛苦,但能发现隐蔽的早期病变,还可及时活检,因而仍是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
2.下咽的解剖分区及临床分类、分区: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2年第4版第2次修订本对下咽的解剖分区及临床分类、分区规定如下:
(1)下咽的解剖分区:(C12,C13)
咽-食管联接区(环后区):杓状软骨和声带平面至环状软骨下缘。
梨状窝:从咽会厌襞至食管上端。外界为甲状软骨板,内界由杓会厌襞、杓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所组成。
咽后壁:会厌谷底平面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
(2)TNM的临床分类分区:
T
is 原位癌。
T
2
肿瘤侵犯一个以上下咽部亚解剖部位或邻近部位,无半喉固定。
T
3
肿瘤侵犯一个以上下咽部亚解剖部位或邻近部位,有半喉固定。
M 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