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
解释 收起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症状。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可伴有浅表溃疡)等一过性病变。病理组织学特征为胃黏膜固有层见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急性胃炎主要包括:
    ① 急性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健康志愿者吞服幽门螺杆菌后的临床表现、内镜所见及胃黏膜活检病理组织学均显示急性胃炎的特征。但临床上很难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 因为一过性的上腹部症状多不为患者注意,亦极少需要胃镜检查,加之可能多数患者症状很轻或无症状。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如不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长期存在并发展为慢性胃炎(详见慢性胃炎)。
    ② 除幽门螺杆菌之外的病原体感染及(或)其毒素对胃黏膜损害引起的急性胃炎。进食被微生物及(或)其毒素污染的不洁食物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以肠道炎症为主,有关论述详见传染病学。由于胃酸的强力抑菌作用, 除幽门螺杆菌之外的细菌很难在胃内存活而感染胃黏膜, 因此一般人很少患除幽门螺杆菌之外的感染性胃炎。但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发生各种细菌、真菌、病毒所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胃炎。
    ③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acute erosive-hemorrhagic gastritis)。本病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 常伴有胃黏膜出血, 可伴有一过性浅溃疡形成。因为本病胃黏膜炎症很轻或缺如, 因此严格来说应称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病(acute erosive-hemorrhagic gastropathy)。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临床常见,需要积极治疗。
    急性胃炎系指由不同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急性炎症和损伤。常见的病因有酒精、药物、应激、感染、十二指肠液反流、胃黏膜缺血、缺氧、食物变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腐蚀性化学物质以及放射损伤或机械损伤等。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诊断要点 展开
4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5 诊断依据 展开
6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