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表面菌毛肯定有助于淋菌对黏膜的附着。典型尿道
感染引起的中度
炎症,可能与淋菌释出毒性脂多糖和产生对中性白细胞有吸引力的趋化因子有关。但有些菌株能引起无症状尿道
感染,此中原委仍未尽悉。这些菌株一般对青霉素敏感,能抵御正常人体血清的杀菌作用,而引起菌血症和脓毒性
关节炎。
约1%成人
淋病患者发生淋菌性菌血症、皮炎和
关节炎综合征,即播散性
淋球菌感染(DGI)。多数病例组中,DGI都以妇女居多。各地DGI发生率不同,可能是由于造成此综合征的病原,一般为对抗生素敏感而对血清杀菌作用抗拒的淋球菌株,分布上存在着地域性差异。临床证候轻重不一,从发展缓慢,几无热度,
关节痛轻微,
皮肤损害亦少的轻型病变,到高热、虚脱的爆发型病例不等。但与
脑膜炎球菌血症相比,DGI发作大多还是相对缓和的。
很多DGI病人没有淋菌
感染的局部症状。初期证候常为游走性非对称性多
关节痛和
皮肤损害,常伴有
发热。很多病人发生腱鞘炎,一般累及腕屈肌腱鞘及跟腱(俗称—风流踵―)。
皮肤损害为数不多(一般<30),位于肢端(指、趾、四肢),发现前即可感
疼痛。个别损害是在
红斑基础上的丘疹、脓疱或大疱;其次为瘀点及坏死性损害。皮疹虽非特异性,但亦极典型,多
关节痛的青年病人如发现这类皮疹,即高度提示DGI。此时血培养常为阳性,循环中可有免疫复体。
皮肤损害革兰染色阳性率仅见于5%病例,但约2/3病例能以免疫荧光标记的抗淋球菌抗体,检测淋球菌抗原。
淋菌血症早期可能自行消失,亦可于1周后隐约进入二期的脓毒性
关节炎。此时
皮肤损害一般皆已消失,血培养几皆为阴性。脓毒性
关节炎亦可在无前驱性
皮肤损害及多
关节痛的情况下,径直发生。一般累及一个大
关节(肘、腕、髋、膝、踝),但有些病例组中,也有相当数量(当然仍是少数)病例累及两个
关节。还有为数不多的病例为指
关节对称性受累,有如急性类
风湿性关节炎。检查可见
关节
肿胀、
发热、
关节内积液明显。
关节穿刺常能发现大量多形核白细胞(5万v10万/mm
3),但在脓毒性
关节炎发生的早期,滑液中白细胞数可能远少于此。白细胞数在8万/mm
3以上时,
关节液培养常为阳性,但如低于2万/mm
3即常为阴性。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