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以中、青年人居多,常继发于肠外结核病灶,特别是排菌的肺结核,少数原发于肠道结核。本病可以因吞咽含结核杆菌的痰液而感染肠道,也有少数是通过血行播散或邻近脏器的结核病灶蔓延受累。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少数累及结肠。肠道结核在病理形态上可表现为增殖型或溃疡型,临床上可见腹部包块,或出现肠梗阻。
1.症状:多数起 亏隐匿,早期常仅旮慢性腹痛或排便习惯改变。直肠受累时,可有里急后重感。大多数患者可出现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结核中毒症状。患病后期常有肠棰邸目、肠间瘘、肠穿孔,甚至畅道出血。 2.体征:半数以上患者可有腹部包块(多在右下腹部),合并腹膜炎时,可有腹水。
1.中、青年人,特别是女性患者出现如上所述的结核中毒症状和无明确原因的腹痛、腹部包块。 2.小肠钡餐造影可见小肠黏膜紊乱、僵硬、缩短以及溃疡形成。 3.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对回盲部和结肠结核有重要参考价值。 4.实验室检查示血沉增快、贫血,PPD(纯结核蛋白衍生物)试验阳性和抗结核抗体阳性。 5.排除克罗恩病、肠道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瘤)和肠道寄生虫感染。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支持疗法:休息、营养(高热量、高蛋白、足够的维生素补充),重者亦可行肠外或肠内营养疗法。 2.抗结核治疗:用药的原则是足量、长疗程。初治者宜予三联抗结核药物:异烟肼300mg/d,利福平450~600mg/d,乙胺丁醇750mg/d或吡嗪酰胺1.5g/d。复治者可采用四联疗法:除明确耐药者以外,仍可在上述三联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对氨基水杨酸钠8~12g/d,静脉给药,或选用环丝氨酸0.5-0.75g/d。上述药物治疗的疗程一般在1.5年以上。
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
支持疗法 | 消化系统 | 结核病 | 肺结核 | 淋巴瘤 | 出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