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系视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急性循环障碍所致。一般以视网膜中央动脉在球后约9~11mm进入视神经处为界限,临床上分为前部和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由于后睫状动脉循环障碍造成视神经盘供血不足,使视神经盘急性缺氧水肿;
② 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os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P10N)筛板后至视交叉间的视神经血管发生急性循环障碍,因缺血导致视神经功能损害的疾病。本章主要讲述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病因:全身疾病为主要原因,
①老年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
②红细胞增多症、颞动脉炎、贫血等;
③低血压、休克、青光眼等。病理:营养视神经的睫状血管发生阻塞引起神经纤维缺血、缺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生于视盘筛板区小血管,也称缺血性视盘病变。本病较常见。一般说来,每人两眼的解剖结构和血管排列都比较一致,因此,两眼常先后发病,病变位置极为相似。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1)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国内平均49岁。
(2)突然发生无痛性、非进行性视力减退。
(3)开始为单眼发病,数周至数年可累及对侧眼。
(4)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颞动脉炎等。
2.查体要点
①多见于小视盘无视杯者;
②早期视盘轻度肿胀,边界模糊,视盘可有局限性颜色变淡区域,少数人可表现为视盘轻度充血,视盘周围有一些细小的出血,视网膜血管改变不明显;
③后期视盘局限性苍白(彩图8)。
概述
本病是指供应视乳头筛板前区、筛板区及筛板后区的睫状后血管小分支发生缺血,使得相应的血管供应区发生局部梗塞所致的一种视神经病变。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颞动脉炎等血管性病变,急性大出血所致的失血性休克、低血压、严重贫血、全身血液黏稠度增高等血循环改变,青光眼眼压升高,眼眶和眼球局部炎症等。
AION为供应视盘筛板前区及筛板区的睫状后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视盘发生局部梗死。它是以突然视力减退、视盘水肿及特征性视野缺损(与生理盲点相连的扇形缺损)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由于缺乏病理证实,多为推测,故不赘述。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系视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急性循环障碍所致。一般以视网膜中央动脉在球后约9~11mm进入视神经处为界限,临床上分为前部和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由于后睫状动脉循环障碍造成视神经盘供血不足,使视神经盘急性缺氧水肿;
② 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os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P10N)筛板后至视交叉间的视神经血管发生急性循环障碍,因缺血导致视神经功能损害的疾病。本章主要讲述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病因:全身疾病为主要原因,
①老年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
②红细胞增多症、颞动脉炎、贫血等;
③低血压、休克、青光眼等。病理:营养视神经的睫状血管发生阻塞引起神经纤维缺血、缺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生于视盘筛板区小血管,也称缺血性视盘病变。本病较常见。一般说来,每人两眼的解剖结构和血管排列都比较一致,因此,两眼常先后发病,病变位置极为相似。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1)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国内平均49岁。
(2)突然发生无痛性、非进行性视力减退。
(3)开始为单眼发病,数周至数年可累及对侧眼。
(4)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颞动脉炎等。
2.查体要点
①多见于小视盘无视杯者;
②早期视盘轻度肿胀,边界模糊,视盘可有局限性颜色变淡区域,少数人可表现为视盘轻度充血,视盘周围有一些细小的出血,视网膜血管改变不明显;
③后期视盘局限性苍白(彩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