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多肌痛 ( polymyalgia rheumatica )
别名: 风湿性多肌痛;风湿性多发性肌痛;风湿性多肌病
解释 收起

概述: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由Barber于1957年首先命名,是以四肢和躯干近端 疼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一般包括以下3个要点:50或50岁以上起病;肩胛带、骨盆带和颈部3处易患部位中有2处出现 疼痛和晨僵,时间超过30min,持续1个月以上;加上全身反应证据如血沉升高超过40mm/h或50mm/h。有些定义还包括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10mg/d泼尼松可迅速缓解症状等。除 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外,如果存在其他特定疾病如 类风湿关节炎、慢性 感染、 多发性肌炎或 恶性肿瘤等可排除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PMR和GCA关系密切,约1/4的PMR最终发展为GCA,而40%GCA可出现PMR表现,故有人认为PMR和GCA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即PMR仅为GCA的临床表现之一,但也有人提出它们分属独立性疾病。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多发于老年人,以近端肌群 (肩胛带肌、骨盆带肌)、颈肌疼痛和僵硬为主要特征,伴血沉显著增快和非特异性全身症状。本病病因不明。一般为良性过程且与年龄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发病渐增多,50岁之前患本病者甚少。女性较男性多2~3倍。有家族聚集发病现象。我国PMR并不少见。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多发于老年人,以近端肌群(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和颈肌疼痛和僵硬为主要特征,伴血沉显著增快和非特异性全身症状。本病病因不明。一般呈良性过程,且与年龄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发病逐渐增多,5O岁之前患本病者甚少。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检查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