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期前收缩亦称 过早搏动,简称 早搏,是由异位起搏点提早发出冲动所引起的心脏搏动。按起搏点部位可分为房性、交界区性,两者又统称室上性,还有 室性期前收缩。
临床表现:一般偶发的期前收缩不引起任何不适。当期前收缩频发或连续出现时,可使心排出量下降及重要器官灌注减少,可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出汗、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听诊时可听到突然提前出现心搏,第1心音较正常响亮,第2心音微弱或听不到,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脉诊可以触到提前出现的微弱脉搏,随后有一较长的代偿间歇。
实验室检查:低血钾可引起心律失常。
其他辅助检查: 1.房性期前收缩 (1)P波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可正、可负,称为P',P-R间期?0.12s。 (2)房性P波后QRS波群形态正常,亦可无QRS波群称为—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当有室内差异传导时亦可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应注意与室性期前收缩鉴别(图1)。 (3)期前收缩后的代偿间歇常是不完全性的,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波动相隔的时间小于正常R-R间隔的2倍。 2.交界区性(结性)期前收缩 (1)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为室上性。 (2)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前、后未见P波,若有P波应是逆行的,且P-R<0.12s,R-P<0.20s。 (3)期前收缩后的代偿间歇常是完全的(图2)。 3.室性期前收缩 (1)QRS波群提前出现,其前无P波。 (2)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0.12s,T波与QRS波群方向相反(图3)。 (3)期前收缩后的代偿间歇大多数为完全性的,少数期前收缩可出现在正常P-P间隔的两次窦性波动之间,称为间位性期前收缩。 (4)并行心律:期前收缩与前一次心搏无固定配对时间,各期前收缩间距之间有一个最大公约数,且常有室性融合波。
【预后】
呼吸困难 | 心力衰竭 | 心律失常 | 高血压 | 晕厥 | 心悸 | 心悸
| 普罗帕酮 |美西律 |胺碘酮 |氟卡尼 |奎尼丁 |葡萄糖 |
| 心悸 |眩晕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