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 spinocerebellar ataxia )
解释 收起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包括SCA 1 SCA 29,根据基因、染色体位点及生化产物分类,见表18—1。SCA 中大多数是SCA 1、2、3、6、7和8蓝型,其余类型很少见, 仅在少数家族中有报道。SCA 多在成年期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高度遗传异质性疾病,各亚型的症状相似, 交替重叠。其中SCA 9是目前知之未详的类型,SCA 24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特点是有眼球的扫视性侵入活动。遗传早现现象是SCA 的典型表现, 表现为同一家系的发病年龄逐代提前, 症状逐代加重。SCA 发病与人种有关,SCA 1和SCA 2在意大利和英国多见,SCA 3常见于中国、德国和葡萄牙。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其共同特征是中年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共济失调。患病率约为每10万人8~12例,多于青少年期和中年期发病,大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极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病理改变以小脑、脊髓和脑干变性为主,其机制与多聚谷氨酰胺选择性损害小脑、脊髓和脑干有关。近年来大部分SCA亚型有了明确的基因定位和克隆,有20余种基因型,以SCA3/MJD最常见,约占50%。测序发现SCA多为基因内编码谷氨酰胺的CAG重复顺序扩增而致病。临床表现除小脑性共济失调外,可伴有眼球运动障碍、慢眼运动、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锥体柬征、锥体外系征、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和痴呆等。
    Harding根据有无眼肌麻痹、锥体外系症状及视网膜色素变性归纳为三组,即ADCA
    Ⅰ型、
    Ⅱ型和
    Ⅲ型(表15-1)。这为l临床患者及家系的基因诊断提供了线索,SCA的发病与种族有关,SCA12在意大利、英国多见,中国、德国和葡萄牙以SCA3最常见。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实验检查 展开
4 辅助检查 展开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6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7 病程和预后 展开
8 诊断依据 展开
9 相关课件 展开
10 相关药品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