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囊性癌 (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
别名: 腺样囊性癌;圆柱瘤
解释 收起

概述: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是涎 腺癌中较常见一种病理类型。1859年Billroth首先描述。因为在显微镜下,上皮团块有圆形的玻璃样变物质,似圆柱状,亦称为 圆柱瘤。根据该 肿瘤具有复发、转移的生物学特性, 1942年Dockerty等采用— 腺癌, 圆柱瘤型―一名,明确了这种 肿瘤的恶性性质。1953年Foote和Frazell创用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一名,得到广泛认同并沿用至今。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由Billroth(1859)首先描述,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口腔颌面部最具有特征的恶性肿瘤。因其在显微镜下上皮团块中有圆形的玻璃样变物质,颇似“圆柱”状,故将其命名为“圆柱瘤”。根据国内5个院校的统计,4569例涎腺上皮性肿瘤中,腺样囊性癌455例,约占10% 。在其中1923例涎腺恶性肿瘤中,约占24%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统计的405例涎腺癌中,腺样囊性癌94例,占23.2%,其发病率居涎腺癌的第2位。
    腺样囊性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数病例为中年以上。小涎腺的腺样囊性病多于大涎腺。舌下腺恶性肿瘤,多为腺样囊性癌。小涎腺的腺样囊性癌又以腭部为最常见。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最新进展 展开
13 诊断依据 展开
14 相关课件 展开
15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