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治疗目的 是防止劈裂或
视网膜脱离进一步发展,保护患者的视功能。治疗的原则是找出并封闭所有的
视网膜裂孔,包括劈裂的外壁孔和劈裂区外的
视网膜的全层裂孔。本病治疗指征是有争议的,因为
视网膜劈裂症在正常人群中发病率相对高而所致视功能障碍及合并症却很少见,而且疗效甚微,可能遇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这类病人的治疗应相当谨慎。除有症状的进展性的
视网膜脱离外,
视网膜劈裂症均不需治疗。因此,无
视网膜脱离的两层裂孔,比仅有单层裂孔者更需密切随访。当裂孔波及两层时,多个颞下和后部内层裂孔较鼻下和鼻前的单个内层裂孔更易合并
视网膜脱离。多个外层裂孔合并内层裂孔者比单独的外层裂孔者更易发展成
视网膜脱离。由于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断裂,即使重新复位
视网膜,
视野缺损也无法恢复,因此治疗的直接目的是针对防止发展成
视网膜脱离。
2.预防性治疗 当病变范围不断扩大时,为防止
视网膜脱离,可考虑预防性治疗,但需根据裂孔的大小、位置、数量、劈裂区内有无裂孔,
视网膜劈裂以外的部位是否有全层裂孔,劈裂是否为进展性,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对侧眼的条件,患者的年龄和全身情况,用药情况而定。关于本病需要不需要预防性治疗的问题,一般采用以下原则:
①仅有内壁裂孔,长期追踪检测
视野,缺损无明显扩大者,不必处理。
②劈裂范围向后扩展已达或超越赤道部者,已肯定为进行性
视网膜劈裂,采用光凝或冷凝整个病变区,也可在病变区后方边缘邻接的健康
视网膜上施行光凝。若隆起的劈裂大泡仍不予复位,可能与
玻璃体之间有粘连,可在大泡的外围未受累的
视网膜上,同时用小光斑低能量至少包围1圈。
③内外壁均有裂孔时,在裂孔缘光凝或冷凝将裂孔封闭。也可仅封闭外壁裂孔,内壁裂孔不予处理。
④已合并
视网膜脱离者,是手术的重要指征,行巩膜扣带术,并封闭外层裂孔。
⑤出现
白内障可导致视力下降,当发现劈裂的两层或只有外层上有裂孔,也宜较早考虑手术,以免
白内障发展妨碍手术治疗。
⑥
视网膜劈裂的内外层上均有裂孔,有发生广泛
视网膜脱离的危险,须及时治疗。如劈裂的外层因
视网膜下积液有部分隆起,但未达到外围全层
视网膜区域,不必引流
视网膜下积液。如果全层
视网膜裂孔发生在非
视网膜劈裂区,亦需要及时治疗,因这种裂孔增加了发生复杂性
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
没有明显
视网膜脱离的外层裂孔或内外层裂孔的处理,和无
视网膜脱离的全层裂孔相同。有些裂孔可引起广泛
视网膜脱离视力减退,而有些却不会。仅外层裂孔很少导致全层
视网膜脱离,尤其裂孔是圆形的,即使是大的或多发裂孔。Byer称此
视网膜脱离为劈裂分离,是未治疗的结果。无
视网膜脱离的外层裂孔病人应避免冷凝术。全层
视网膜脱离或进展到
视网膜劈裂以外部位的
视网膜,在仅有外层裂孔者占16%,而两层均有裂孔者占77%。仅由外层裂孔引起的
视网膜脱离,可导致全层
视网膜脱离,常是浅而局限的。
3.
激光治疗的适应证
①
视网膜劈裂向后扩展距黄斑达3PD以上;
②劈裂
视网膜之外层出现裂孔;
③劈裂
视网膜两层都出现裂孔;
④
视网膜劈裂的范围自锯齿缘向后延伸超过4PD。
4.手术适应证
①劈裂性
视网膜脱离累及后极部和黄斑。
②
视网膜劈裂合并锯齿缘断离,无论有无临床症状。
③劈裂区的内外壁孔所致的广泛的
视网膜脱离。
④非劈裂区的全层
视网膜裂孔所致的孔源性
视网膜脱离。
⑤劈裂眼合并早期
白内障,当发生全层裂孔或外壁孔时,即使无临床症状。
⑥一眼
视网膜脱离或进行性
视网膜劈裂,另一眼
视网膜劈裂。
5.手术方法的选择原则
①对于劈裂性
视网膜脱离累及后极部和黄斑,裂孔又靠近后极部,采用
玻璃体
切割术用
视网膜光凝或巩膜冷凝同时引流
视网膜下积液及注气,效果较好。由于巩膜扣带术对黄斑功能的影响,一般不主张用。
②劈裂区合并锯齿缘断离,用巩膜加压,环扎,冷凝,排除
视网膜下积液。
③不论劈裂区内或非劈裂区内全层裂孔所致的
视网膜脱离,除须按常规
视网膜脱离处理,行巩膜扣带术封闭劈裂区内所有的外壁孔和全层裂孔,引流
视网膜脱离下积液,若眼压太低可注入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