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是指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人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急性发疹性反应,亦称药物性皮炎。 皮疹广泛,明显,伴38~39℃或更高的体温,毒性症状明显或伴内脏损害者称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型红斑型、剥脱性皮炎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懈型。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
(一)全身症状 1.药物热一般在用药后一周左右发生,短者仅1~2天,长者可达数周。可单独发生,但多与皮疹同时发生。热型大多为弛张热,也可为稽留热。 2.过敏性休克是药物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发病急骤,一般在用药后5~30分钟发生。以急性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若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生命。 3.内脏损害 (1)肝脏:可表现为中毒性肝炎,严重者可致黄色肝萎缩而死亡。 (2)肾脏:可表现为。肾炎,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 (3)血液系统:可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可因内脏出血而死亡。 (二)皮肤皮肤发疹类型多样,但基本特点是发病突然,一般呈均匀对称分布,泛发全身或偶仅限于局部,损害多样,常伴瘙痒。 (三)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常升高,剥脱性皮炎明显升高或降低,甚至出现粒细胞缺乏。常可继发严重感染。
1.明确的近期用药史,特别是发疹前2~3周内的用药情况。 2.一般以突然起病较多,且进展迅速。 3.皮疹多呈泛发,对称性分布,其数量和色泽往往比其他皮肤病更多、更鲜艳。 4.常伴瘙痒和发热。 5.血液白细胞总数常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1.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 2.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 (1)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300~400mg/d,静脉滴注或地塞米松10~20mg/d,分两次静脉滴注。 (2)防治继发感染 1)视病情选用抗生素,应注意继发真菌感染。 2)严格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3)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 (4)加强支持疗法,视病情需要给予能量合剂,分次少量输血或血浆,补充白蛋白。 (5)加强护理,防止压疮。 (6)全身糜烂面积大的重症药疹可每天更换无菌被单,局部可用3% 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湿敷。 (7)治疗期间必须随时注意全身及皮疹情况,尤以对肝肾造血器官的功能状况监测,如发现异常,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处置重症药疹患者一经确诊,均应收住院。注意事项 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物或结构相似药物。 2.应用青霉素、血清制品、普鲁卡因等药物时应作皮试,皮试前还应备好急救药物。 3.避免滥用药物,对过敏体质者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 4.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如突然出现瘙痒、红斑、发热等表现,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并密切观察。
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
急性肾衰竭 | 支持疗法 | 出血 | 发热 | 休克
| 黄芩 |紫雪 |氯霉素 |庆大霉素 |大黄 |
| C反应蛋白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