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ideroblastic anemia,SA)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特征为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多和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本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还有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遗传性sA包括x连锁(x-linked sideroblastic anemia,XLS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与线粒体DNA突变相关的sA。获得性sA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于药物、毒物或慢性肿瘤性和炎症性疾病的SA。
铁利用不良、血红素合成障碍和红细胞无效生成是本病发病的主要环节。与血红素合成有关的各种酶和辅酶的缺乏、活性降低是本病的发病机制。维生素B6 (吡哆醇)是血红素合成所需要的一种必需的维生素,它在体内转化为生物活性产物磷酸-5一吡哆醛,后者是甘氨酸与琥珀酰辅酶A结合形成δ-氨基γ-酮戊酸2(8-aminolevulinie-γ-acid,ALA2)的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种酶。任何原因影响这些酶的活性均可导致铁利用不良和血红素合成障碍,结果铁在红细胞及各组织内大量堆积,形成低色素性贫血,使红细胞形态及功能受损,致红细胞过早破坏即无效生成。铁大量沉积于各组织内,形成血色病,影响各组织器官功能。
诊断思路
病史要点
1.既往史 遗传性多为青少年、男性及有家族史者;获得性常无家族史。
2.发病情况和症状 原发性sA为多能干细胞缺陷,红系无效造血,多在50岁以上发病。继发性sA多见于长久应用抗肿瘤药物、异烟肼和吡嗪酰胺等药物后发病,亦可继发于肿瘤及骨髓增生性疾病。发病缓慢,贫血为本病主要症状与体征。
查体要点
常有皮肤苍白,部分患者皮肤呈暗黑色。软弱,动则心悸、气促。部分可轻度肝脾肿大,后期发生血色病(即含铁血黄素沉积症)时肝脾肿大显著,同时出现心、肾、肝、肺功能不全,少数可发生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