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手术治疗
包括鼻腔滴用粘膜血管收缩剂和抗生素,负压置换术,物理疗法等。适用于儿童及身体衰弱、有全身疾病的患者。
二.鼻内筛窦切除术
1.适应症
(1)慢性筛窦炎,经保守法无效者。
(2)筛窦区多发性息肉,经多次鼻内手术摘除后仍复发者。
(3)筛窦炎已有或疑有眶内或颅内并发症者。
(4)用作额窦手术或蝶窦手术的先行步骤。
(5)原发于筛窦的肿瘤和囊肿。
(6)霉菌性筛窦炎。
2.禁忌症
急性上呼吸道肿瘤;
⑥筛窦炎合并眶内或颅内并发症;
⑦外伤性感染灶之目的。
(8)手术完成后,复位鼻颊部软组织。梨状孔处粘膜不需缝合。鼻中隔切口需复位对正,用鼻腔纱条行两侧固定,不需缝合,只在唇龈沟切口处缝合数针即可。加压包扎、感染和变应原的攻击。现代理论认为筛窦发病率最高,而且也是其他各窦发病的源点。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重点是感染。每日用含抗生系的生理盐水冲洗术腔,连续5~7天。
(5)清理术腔 此项工作是关系手术成败的长期处理,需要在内窥镜下进行,分为三个阶段。
①术后近期(7~10天)每日吸净术腔内的血块,用息肉钳清理残留的病变组织,并用1%的麻黄素棉片收缩鼻粘膜,注意前筛顶各个窦口及中鼻道前端,如果术腔闭塞不能引流,手术即告失败。术后可能产生新的肉芽或结痂,也应予以清除干净,并用盐水冲洗。痂皮可于2~3周内消退。
②术后3个月内,每隔1~2周来院复查一次,可按上述方法收缩、清理、冲洗术腔,注意有无二次感染、息肉再生、窦口缩窄、中鼻道粘连等,并应予以及时处理,以便术腔纤毛生成功能得以恢复。
③术后半年内,每1~2个月来院复查一次,处理方法同前,以便巩固手术效果。一般前鼻镜检查可见中鼻甲恢复正常形态,中鼻道光滑通畅。内窥镜检查如果发现窦口闭塞或发生粘连,应行第二次手术,但是由于鼻腔解剖标志已被破坏,第二次手术难度较大,最好由原手术者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