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作用于周围神经的纯止痛药,属喹啉类。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通过对痛点受体的作用,防止疼痛蔓延至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局部的镇痛的作用,但无解热和抗炎作用。
口服后吸收迅速,0.5v1h后血浆药物浓度可达峰值,在肝脏代谢,大部分氟奎氨苯酯被水解为氟奎氨苯酯酸,为药物的循环型,继而被氧化为羟基氟奎氨苯酯酸,另一个代谢途径是次要的,即羟基氟奎氨苯酯的代谢物,三种代谢物均为可溶的,后通过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被排泄。可透过胎盘屏障并进入母乳,持续8v12h,剂量的60%由胆汁排出,40%由尿液中排出,血液透析可清除。
用于急性或慢性疼痛,如退化性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头痛、牙痛、咽喉痛、创伤及术后疼痛、癌痛等。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服后可发生过敏或类似过敏反应,使用时须严格观察,并避免单剂量重复性使用。妊娠及哺乳妇女不宜使用。
常见:有眩晕、嗜睡、乏力、恶心、厌食、口干、排尿困难及烧灼感觉。偶见: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常在服用后30min出现,可见末梢或面部有刺痛感、烧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虚脱时慎用肾上腺素。
可有嗜睡、恶心、便秘、腹泻、排尿烧灼痛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手心及脚心发麻,面部、胸肩突然发红、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有休克的可能。对本品过敏忌用。
口服:对急性疼痛,即时服用0.4g,必要时再服用0.4g,用于慢性疼痛,每次0.2g,每次2v3次;儿童每天10v20mg。
不宜与?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
本品通过对疼痛点受体的作用,防止痛觉曼延至中枢神经系统,有局部止痛作用,但无解热消炎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如头痛、神经痛、关节痛、牙痛、耳痛、创伤或术后疼痛等。本品不可与?受体阻滞药合用。
| 癌性疼痛 |头痛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