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孕前 孕前应对患者
先天性心脏病妊娠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估,先天性
房间隔缺损发生
心力衰竭者较为少见,尤其
房间隔缺损不大,加上孕前患者症状不明显,故常未能被发现。若孕前已发现有心
房间隔缺损,以手术矫治后妊娠为宜,因妊娠后由于心脏的分流,加之胎盘动静脉瘘样分流,能引起血流动力学的严重障碍。故孕前应仔细鉴别有无室上性心律不齐或
肺动脉高压,尤其有明显的
肺动脉高压则不宜妊娠,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但孕前缺损部位已行手术矫治者,母儿预后良好。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1973v1987年共有7例
房间隔缺损在术前心功能3级,手术矫治后及妊娠期心功能良好,为1v2级,患者均足月分娩并得到活婴。
2.妊娠期
(1)心
房间隔缺损<1cm者,孕妇常无明显症状,对妊娠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常能耐受,能顺利渡过妊娠与分娩,很少发生
心力衰竭,死亡率极低。而
房间隔缺损口径>2cm,又未行手术矫治或有明显症状,心功能在3级以上,宜终止妊娠,如为早孕期可做
人工流产。
(2)加强产前检查:对于能继续妊娠者,宜在高危门诊随访,每2周1次,由内科和产科医师共同检查。孕20周后每周检查1次,严密观察心功能及各种症状,尤其注意有无室上性心律不齐、右心衰竭及
肺动脉高压。
(3)防治
心力衰竭:孕妇应有充分的休息,每晚睡眠10v12h,适当调节工作与生活,避免较重的体力劳动,防止过度情绪激动;防止各种
感染,尤其上呼吸道
感染,当孕妇有
咳嗽症状时要先排除先兆心衰后才可诊断为肺部
感染,以免延误治疗;心功能3级或有
心力衰竭者均应住院治疗,孕妇对
洋地黄类强心药的耐受性较差,用快速静脉注射及用维持量时都须观察有无毒性症状出现。
(4)孕期注意补充营养,尤其维生素B族;纠正贫血,可给予铁剂和
叶酸口服;适当限制食盐摄入。
(5)防治妊娠期
高血压疾病:由于妊娠期
高血压疾病时
血压升高、水钠潴留,可加重病情,应积极控制妊娠期
高血压疾病,待胎儿成熟或孕37周后考虑终止妊娠。
(6)胎儿胎盘
功能检查:心
房间隔缺损孕妇由于缺氧,尤其在分娩期由于氧消耗量增加,更易引起缺氧,进而影响胎儿供氧而发生
胎儿窘迫等并发症。故孕34周后应每周行NST检查及B超生物物理评分和多普勒脐血流检测以监护胎儿。
(7)分娩时间及分娩方式考虑:
房间隔缺损小,孕妇心功能良好,可妊娠足月经阴道分娩。如
房间隔缺损大,心功能2级以上,分娩对孕妇是严重的威胁,应设法使孕妇安全度过分娩,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阴道分娩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产程长、疲劳和精神负担,增加了不利因素,而剖宫产可加快结束分娩,较阴道分娩安全,凡心功能2级以上,或心功能1v2级但合并产科问题,如臀位、妊娠期
高血压疾病等,宜采用
剖宫产术。但术前要对患者情况有准确和全面的了解,手术宜由技术熟练的产科医师进行,必要时应请心内科医师共同监护,并以在白天进行为宜。术前及术后要使用抗生素预防
感染。
3.产褥期 产后仍应对产妇进行严密观察。在极少数的情况下,由于产后失血过多,全身静脉回流不足,而发生血管收缩,使大部肺静脉血经过
房间隔缺损进入右心房,未进入左心室,导致左心室排血量不足,甚至可发生心脏骤停。
心
房间隔缺损不大,产妇心功能良好,产后可以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