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30年前患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灾难性的,预后十分险恶。当今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约10%v20%患者的病情可停止发展,甚至有某种程度的恢复。
治疗的目的:因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不清,治疗带有经验性质。从组织学特征上考虑,—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组成包括血栓栓塞、致丛性、肺静脉堵塞性及其他疾病。治疗主要应针对血管收缩、内膜损伤、
血栓形成及
心功能不全等方面进行,旨在恢复肺血管的张力、阻力和压力,改善心功能,增加心排血量,提高生存质量;建立长期的治疗方案使增生的内膜、肥厚的中层,甚至更严重的形态学改变得以减轻或消失。正确的治疗应包括急性血管反应性试验和长期药物治疗等。
1.血管扩张药 据推测,肺血管张力的改变至少在某些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增加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普遍的看法是首先肺小动脉出现内膜损伤,继而平滑肌发生改变,其过程有3种可能:
①原发损伤是肺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内皮引起肺血管收缩或通过释放血管收缩物质,或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增加血栓素A
2的生成,使内皮不能产生血管扩张物质,如
依前列醇(前列环素)或内皮舒张因子等;
②起始改变是严重而持久的肺血管收缩伴内皮损伤,而哪一种病理生理的后果导致
肺动脉高压,凡能减少肺小动脉张力的治疗都是有益的。
(1)肺血管反应性的测定:一般相信,于疾病早期初始病变在内膜抑或在平滑肌,血管收缩总是经常存在的,以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使收缩减轻;而在疾病的晚期,由于内膜纤维化和肥厚的中层纤维化或
血栓形成限制了血管的扩张和血管的反应性,对治疗反应不佳,甚至出现矛盾反应。因此,对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如有可能,在确定长期血管扩张药治疗前都应做右心导管检查,以检测肺血管的反应性。
①急性药物试验:理想的药物试验应提供以下信息:A.是否存在肺血管收缩;B.是否存在固定的肺血管结构改变;C.预后判定;D.应用血管扩张药的安全性。
②急性药物试验与长期治疗效果:急性试验的结果可比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长期疗效。
③有无固定性肺血管结构改变:虽然对血管扩张药缺乏反应则认为有进行性肺血管病变,但缺少反应也可能是由于内皮损伤或血管功能不全,不一定都是血管结构固定性阻塞。尽管如此,血管扩张药通过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区别阻塞与内皮损伤。
④对血管扩张药的急性反应与预后判断:一组患者随诊2年,发现急性试验反应良好者平均生存时间比无反应者长。亦有作者比较观察了15例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管反应性、预后与形态学间的关系,平均随访22个月,结果6例稳定或改善;9例恶化或死亡。稳定好转组内膜占动脉壁截断面积为(10.1±7.7)%,而恶化死亡组为(25.6±15.8)%。
⑤血管扩张药急性试验的安全性: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导管检查术的危险性较小,美国国家前瞻性研究187例诊断性检查无1例死亡。另报道417例血管扩张药急性试验过程中死亡2例,病死率小于0.5%。试验过程常见的副作用还有体循环低
血压,肺动脉压矛盾性升高及
氧分压进一步下降等,停药后多能自然恢复。
⑥血管扩张药急性试验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几乎所有用于治疗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药物都来自抗
高血压药,事实上,肺血管扩张药的剂量多是以体循环
血压的下降来确定。迄今,除
氧气及一氧化氮外,尚无其他药物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肺循环,遗憾的是,急性吸氧试验对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一般无明显反应。一氧化氮吸入常用浓度为20v40ppm,15v30min,多有良好反应。
血管扩张药通常可引起3类血流动力学反应,一类可能有好处,两类有危险。
A.良好反应患者肺动脉和体动脉血管床扩张,心排血量增加,肺动脉压明显下降,体动脉压下降轻微。
B.不良反应者体动脉扩张,肺动脉固定不变,心排血量不增加,体动脉压急剧下降。
C.另一类不良反应者体动脉扩张,心排血量增加,肺血管扩张不充分,
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加重。至少肺动脉压下降22%,肺血管阻力下降36%才能认为反应良好。
前列腺素(PGI
2,PGE
1)作为血管扩张疗法的指导用药可能是一较好的急性试验用药物,出现血流动力学反应迅速,半寿期短,作用时间仅5v10min。另外可用的药物还有
硝苯地平和
双肼屈嗪。
(2)血管扩张药的长期血流动力学反应:血管扩张药急性血流动力学反应可预测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预后,也可提供组织学改变的基本线索,但长期应用血管扩张药能否延长患者的生命尚无前瞻性、有对照的研究报道。血管扩张药长期治疗反应良好者,急性试验不应没有肺血管阻力下降。药物试验对患者的慢性治疗将会减少用药的危险性,带来潜在的好处。
Kreiner随机观察8例原因不明的
肺动脉高压患者对7种不同药物的急性血流动力学作用(
硝苯地平、
氨力农、
异丙肾上腺素,
地尔硫卓、
前列腺素、
双肼屈嗪及
硝酸甘油)。良好反应的标准是肺血管阻力下降大于基线值的30%。整体结果是,肺血管阻力下降从
硝酸甘油的(9±12)%到
前列腺素的(38±23)%。个体对各药物的反应和个体间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变异性难以预料。反应最好的药物是
前列腺素(5例);无反应的药物是
双肼屈嗪和
硝酸甘油(0例)。2例患者对所有药物均无反应。肺血管阻力下降大于30%者共16例次。肺动脉平均压平均下降从6.54±1.10到5.24±0.85kPa (49.1±8.2到39.4±6.4)mmHg;心脏指数从2.5±0.6/(min·m
2)增至3.4±0.81/(min·m
2),结果见表3。
就总体血流动力学作用来看,
地尔硫卓、血栓素合成抑制剂(CGS 13080)及
维拉帕米(异搏定)的疗效不佳,而
异丙肾上腺素长期应用虽可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常因副作用而不能耐受。
前列腺素慢性静脉滴注虽可改善患者的体力耐量,但使用不便,且常招来
感染等并发症。
硝苯地平和
地尔硫卓的作用较好。血管扩张药的联合应用可能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并减少副作用。长期服用血管扩张药的患者应定期做血流动力学复查,以确定是否继续用药。
血管扩张药用于治疗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已逾40年,先后用过多种药物,较常用的药物分类介绍如下。
①?-
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
异丙肾上腺素舌下含服l0mg,通常只降低肺血管阻力,而肺动脉压不变甚或升高,系心排血量增加之故;少数患者也可见肺血管阻力和压力同时下降。长期服用可改善血流动力学,但常因
心悸、震颤、心绞痛等并发症而不能坚持应用,该药可改善症状而不能延长生命,目前已被其他血管扩张药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