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ridocorneal endothelial syndrome,ICE综合征)多单眼发病,多见于20v50岁,女性多于男性,表现为
角膜内皮异常、进行性虹膜基质萎缩、广泛的周边虹膜前粘连、房角关闭及
继发性青光眼的一组疾病。疾病名称是由Eagle和Yanoff提出,它代表着一组具有原发性
角膜内皮异常特点的眼前节疾病。
角膜内皮病变不同程度地对
角膜
水肿、进行性虹膜
角膜角粘连闭合、显著的虹膜破坏和
继发性青光眼负有直接责任。ICE综合征这个系列中,进行性虹膜萎缩、Chandlel综合征和Cogan-Reese综合征3个临床类型,主要基于虹膜变化进行区分。
1.进行性虹膜萎缩 早期文献曾报告若干单侧性瞳孔异位、虹膜萎缩(偶尔裂孔形成)、
青光眼和
角膜
水肿的散在患者。直到Harms描述一种具有裂孔形成的显著虹膜萎缩特征的
继发性青光眼后,才认识到上述这些患者是一型独立的疾病。当时由于发病机制不清楚,且认为虹膜异常是其主要特点,故称为—原发性虹膜萎缩或进行性原发性虹膜萎缩―。随后的临床与组织病理研究指出虹膜萎缩不是本病的原发性病变和主要特点,目前常用—进行性虹膜萎缩―这一名称。进行性虹膜萎缩属于ICE综合征系列的一个临床类型,特征性虹膜改变是它与另外2个临床类型区别的主要特点,即显著的瞳孔异位和伴随裂孔形成的极度虹膜萎缩。
2.Chandler综合征 Chandler于1956年描述它是一种类似进行性虹膜萎缩的单侧
青光眼类型。主要区别特点是:
①虹膜变化轻微,例如轻度瞳孔异位和基质萎缩,甚至无改变,
②
角膜
水肿发生较常见、较早或较严重,且常常发生在正常眼压水平或仅仅稍微升高的情况下,随后被命名为Chandler综合征。在进行性虹膜萎缩和Chandler综合征之间或许存在中间类型,即虹膜改变较Chandler综合征广泛,但缺少像进行性虹膜萎缩的全层裂孔形成。
3.Cogan-Reese综合征 1969年Cogan和Reese报告2例患者具有典型虹膜色素样
结节病变特点以及类似进行性虹膜萎缩和Chandler综合征的
角膜虹膜改变,例如不同程度的
角膜
水肿、瞳孔异位和虹膜萎缩,其后这种临床类型被命名为Cogan-Reese综合征。随后的研究发现这些色素样
结节病变也可发生于ICE综合征系列的所有临床类型。Scheie和Yanoff随后也描述虹膜表面具有平坦弥漫性痣(不是结节性)的类似患者,曾被命名为虹膜痣综合征。以前倾向把Cogan-Reese综合征和虹膜痣综合征一起放在ICE综合征系列内,进一步研究发现二者虹膜损害在临床和组织病理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把虹膜痣综合征纳入ICE综合征范畴的依据不够充分。
1978年Campbell等提出上面较早期描述的3种独立临床类型,都与
角膜内皮原发性异常直接有联系,并对
角膜衰竭、特征性虹膜
角膜角进行性闭合、虹膜破坏和
继发性青光眼负有责任,这种理论得到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研究的支持。其后Eagle和Yanoff提倡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这一统称,并受到普遍采纳。在一篇ICE综合征系列报告中,Chandler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6%(21/37)。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ridocorneal endothelial syndrome,ICE)是Yanof在1979年提出的概念,包括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Chandler综合征和Cogan-Reese综合征,其特征性的眼部表现为原发性角膜内皮异常。ICE综合征几乎均为单眼发病,女性多见,发病年龄通常为40~50岁,与遗传无明显关系。本病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有研究显示,ICE综合征是双侧非对称性损害,它与角膜后部多形性营养不良有类似的原位结构病理学表现,特别是角膜内皮细胞上皮样的特点,均提示两者可能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发病机制。另外,在对ICE综合征患者的角膜进行研究时,证实了单疱病毒的存在,提示ICE发病与病毒有关。对于ICE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机制,目前普遍接受的是Campbell膜理论。该理论认为原发性角膜内皮异常是ICE综合征的基本缺陷。内皮缺陷造成内皮细胞游走并跨越房角,直至虹膜表面,形成细胞性膜增生。细胞膜收缩造成周边虹膜前粘连,使房角狭窄,同时,细胞膜覆盖小梁网导致房水流出受阻,最终引起眼压升高。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ICE综合征患者女性多见,家族史罕见,通常不伴全身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单侧虹膜异常、视力减退及疼痛。患者可能首先主诉瞳孔形状和位置异常,或者虹膜上局限性黑色斑点;也有患者主诉晨起视物模糊,随后逐渐清晰,这是因为睡眠时眼睑压迫角膜造成水肿,随着白天角膜暴露脱水而逐渐清晰。持续进行的视力减退和疼痛,通常是由于角膜内皮功能衰竭及继发青光眼造成的。
(二)眼部检查
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Chandler综合征和Cogan-Reese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但其共同的体征是角膜内皮上大量银屑样沉着。
1.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 在这些患者中,虹膜改变十分明显,虹膜被其表面的细胞性膜牵引、拉扯,形成裂孔,同时,没有牵拉的虹膜,可以出现由于溶解作用导致的裂孔。这类患者眼部常呈现一种特殊的外观。
2.Chandler综合征 这类患者有明显的角膜水肿,可导致疼痛和视力下降,而虹膜改变不是主要体征,会有轻度的虹膜基质萎缩和瞳孔异位。
3.Cogan—Reese综合征 其典型特点是虹膜表面上的暗黑色带蒂结节。大部分学者认为该病和虹膜痣综合征是同一种疾病,但是Shields认为两者不同,虹膜痣综合征不应归于ICE综合征中。
ICE综合征中的三种类型不是互相孤立的,患者可以同时表现出Chandler综合征的典型角膜水肿以及明显的虹膜萎缩。而有些患者一开始仅有角膜的异常,随着疾病进展,可发展成为典型的原发性虹膜萎缩或Cogan-Reese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