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的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表现不一,包括单纯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一种类型,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中的一个病理阶段,通常所称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也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本病是临床、生化和病理综合征,通常无明显症状,或出现诱发本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此外,可有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或隐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者可发生黄疸、腹水、腹水。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每周少于40g。 2.有易患因素如肥胖、 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3.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Wilson病、全胃肠外营养、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4.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肝区隐痛和不适等症状,可伴肝脾肿大。 5.血清ALT和/或GOT高于正常值上限的1.5倍,AsT/ALT大于1;常出现GGT、铁蛋白和尿酸等增高。血脂如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肪酸可正常或增高。随病程进展可出现血清胰岛素升高和糖耐量损害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6.B超表现为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CT平扫表现为肝脏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值≤1。可出现肝实质密度和信号改变,脾增厚或肿大,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形态改变等。 7.肝脏组织学有典型表现。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内有大泡性脂肪滴贮积,伴肝细胞气球样变,甚至肝细胞不同程度的坏死,以及小叶内和门管区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可伴有肝纤维化、糖原核、小叶内脂肪性肉芽肿、嗜酸小体、脂肪囊肿等表现,少数病例可见Mallory小体和肝细胞巨大线粒体。
治疗方案及原则 1.病因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应早期诊断、终止妊娠;与糖尿病有关者,应积极治疗糖尿病等。 2.基础治疗:行为治疗、调整饮食及运动。 3.减少其他危险因素:如饮酒、吸烟、慢性缺氧状态和肠道菌群紊乱等。 4.药物辅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1)抗氧应激及抑制脂质过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多不饱和卵磷脂、水飞蓟素等。 (2)改善胰岛素抵抗:可选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 (3)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活性。 (4)抑制炎症及纤维化。 (5)减少肝脏脂质含量。 5.手术治疗:减肥手术,晚期肝病可行肝移植术。
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
病毒性肝炎 | 行为治疗 | 消化系统 | 糖尿病 | 肝硬化 | 出血 | 黄疸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