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 ( hypoproliferative acute leukemia;hypoplastic acute leukemia )
别名: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白血病前期;冒烟性白血病;HAL
解释 收起

概述: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hypoproliferative acute leukemia,HAL)是 急性白血病(AL)中的一种少见类型。绝大多数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在活跃以上,约10%左右的 急性白血病发病时为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可无幼稚细胞,无肝脾 淋巴结肿大,骨髓活检增生减低,幼稚细胞比例占5%v75%。这类患者常被称为— 冒烟性白血病―或 白血病前期。但由于其临床特点与增生活跃的 急性白血病相似,多数学者认为称之为低增生性 白血病(hypoproliferative leukemia)更为合适。其特点为骨髓增生低下,但原始细胞仍>30%。HAL对化疗耐受性差,缓解率低,预后不佳。     HAL绝大多数见于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占AML的5%v10%,患者年龄通常大于50岁。部分HAL由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而来,或以往曾接受化疗或放疗,即属 继发性白血病。由于HAL化疗效果差,故有作者主张及早进行异体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有成功的报道。但HAL发病时,多数患者已超过50岁,适合于移植者很少。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hypoplastic acute leukemia)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
   
    ①缓进型占多数,多见于老年,起病隐袭,症状不明显,常无明显肝脾淋巴结肿大,病程缓慢,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②急进型:主要为青壮年,病情进展快,常有明显的发热、贫血和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和胸骨压痛较突出,全血细胞减少,仅1/3患者可见少量(6%~8%)原始细胞,骨髓呈灶性增生低下,原始细胞占40%以上,个别仅25%左右。细胞类型以急粒为多见。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17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