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 ( fever )
解释 收起


        当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人体温为37.0oC,波动范围36.2~37.2℃。口腔温度高于37.oC,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即为发热。发热既是患者的主诉,又是一个客观体征。由于发热的病因很多,几乎涉及全身每个系统,因此诊断较为困难。
    发热(fever)是机体在内、外致热原的作用下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一般认为口腔温度>37.3℃ 、直肠温度>37.6℃ 。但需排除一些生理性因素。发热本身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但因其病因复杂,很多疾病均可出现发热,往往诊断困难,也是急诊最常见的疑难病症表现之一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机体的温度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正常人体体温范围为:口腔温度36.3℃~37.2℃;直肠内温度比口腔温度约高0.3~0.5℃,腋窝温度比口腔温度略低0.2~0.4℃,其中直肠体温最准确。正常人体温存在生理变异,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略升高,妇女在月经前及妊娠期稍高于正常,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 。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辅助检查 展开
4 诊断要点 展开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6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7 诊断依据 展开
9 相关检查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