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又名四氯甲烷,为无色液体,是工业生产中良好的溶剂,也用作干洗剂、灭火剂及薰蒸剂。CCl4遇火焰或灼热金属表面,可分解为光气和氯化氢,毒性增加。急性四氯化碳中毒多因生产劳动中吸入其高浓度蒸气所致,以中枢性麻醉症状及肝、肾损害为主要特征。CCl4是典型的肝脏毒物。
人对CCl4毒性易感性差别很大,吸入CCl4的浓度不同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吸入低浓度CCl4蒸气可出现呼吸道刺激症、轻度头晕、头晕、头晕、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病因】CCl4中毒患者以吸入CCl4蒸汽中毒为主,也有误服四氯化碳液体或四氯化碳液体沾染中毒的,但少见。CCl4及其分解产物可经呼吸道吸收,中毒时还引起血管收缩,由于肾入球动脉收缩,造成肾脏缺血、缺氧、间质水肿,后者又使肾脏内压力增加,进一步影响肾血流灌注,降低肾小球滤过率;而出球动脉的收缩,影响了肾小管的营养,结果引起肾小管变性和坏死。
1.肝功能检查:血清ALT、AST活性升高明显,可作为四氯化碳中毒急性期肝功能损害的主要诊断指标。血清肝胆酸、功能检查:24h内尿液中可测出四氯化碳。尿液成分的改变可提示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证据。血尿素氮、肌酐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是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常用而敏感的方法。GFR下降超过50%者可考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3.血及呼出气中四氯化碳浓度测定,可作为诊断参考。24h内血或呼气中可测出四氯化碳。
急性中毒出现昏迷时,应注意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感染疾患相鉴别。出现肝、肾损害时应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相鉴别。慢性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病,不易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肝病相鉴别,因此必须有肯定的毒物接触史,结合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 ,并排除其他病因,方可诊断。
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或)肝、肾损害的临床表现等并发症。
【预后】预防:1.生产企业方面 生产、贮运四氯化碳的设备、管道应定期检修,确保严格密闭,杜绝任何泄漏。使用四氯化碳的工序要充分通风,空气中四氯化碳浓度不得超过500ml /立方米。2.工作人员方面 就业人员应接受上岗前体检。有肝、肾、心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者,不得从事四氯化碳作业。上岗者应勿饮酒。进入高浓度四氯化碳作业环境时,必须佩戴滤过式或供氧式面具。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应戴防毒面具,注意发生光气中毒的危险。禁用四氯化碳洗手或洗涤工作服。做好就业健康检查及定期健康检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急性肾衰竭 | 病毒性肝炎 | 急性中毒 | 神经系统 | 抽搐 | 感冒 | 头痛 | 水肿 | 昏迷
| 腹水 |急性肾衰竭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