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对病员一旦明确诊断为宫颈浸润癌,应首先考虑制订最佳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的制订,与患者的年龄、一般情况、病灶的范围、有无合并症存在及其性质有关。因此治疗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并结合各脏器及系统
功能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分期综合考虑后制订治疗方案。
宫颈浸润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及
放射治疗。近年来由于抗癌化学药物的迅猛发展,过去认为对
宫颈癌无效的
化疗现已成为辅助治疗的常用方法,尤其在晚期或复发患者。在手术或放疗前先用
化疗,
化疗后待癌灶萎缩或部分萎缩后再行手术或放疗,或者手术或放疗后再加用
化疗,提高疗效。
1.手术治疗
(1)
宫颈癌手术的发展史:Wertheim(1898)进行了第1例经腹
子宫广泛切除术及部分盆腔
淋巴结清扫术,他于1911年报道到了500例
子宫广泛切除术及选择性盆腔
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死亡率为10%。因为腹部子宫广泛切除手术的死亡率高,1902年Schauta开展了经阴道
子宫广泛切除术,手术死亡率低,5年治愈率达41%。其后数十年中,Schauta手术经过改良而进一步发展。Wertheim手术经过改良后,由其学生Werner以及其他著名欧洲手术学专家如Latzko、Schiffmanm等提出了重要的改变,即扩大了手术范围,日本的Okabayashi(1921)提出更广的
子宫广泛切除术,即切除更多宫旁组织的手术。在20世纪早期,虽然
子宫广泛切除术的死亡率仍高,但很多专家仍热衷于研究
子宫广泛切除术的改进。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1907年Kleim用放射线治疗
宫颈癌。20世纪前半叶很重视
宫颈癌的放疗,由于放疗后死亡率低、存活率高,于是各种方式的镭疗发展了,包括Paris、Stockholm、Manchester等方式加上盆腔外照射,其5年治愈率达40%。虽然放疗的发展很快,手术治疗的研究并未中断,1930年Meigs改良了Wertheim手术,增加了更广的盆腔
淋巴结清扫术,治愈率增加了30%。以后又有很多专家如Parsons、Ufelder、Green、Brunschwig、Barber、Morton、Pratt、Symmonds、Rutledge、Marlex、Nelson、Averette、Shingleton等各自进行了改进,以减少泌尿道及其他并发症,并保持了广泛的切除宫旁组织以及完全的盆腔
淋巴结清扫术,甚至有清扫腹主动脉旁
淋巴结者。
随着经验的累积和相关技术的进步,子宫广泛手术做了无数次的技术修改。修改后的技术各家略有不同,结果却很难比较。Piver、Rutledge、Smith等人便将子宫根除手术分成5级,并在美国德州安森医院(MD Anderson Hospital)开始执行。
①第1级:子宫颈两旁的组织并没有真正的分开,只是将两侧的
输尿管往外拉,在
输尿管的内侧沿子宫将子宫颈旁组织切下来,而且不包括骨盆腔淋巴摘除。真正来说,只是一个扩大的全子宫切除手术而已。这一级的手术,适合O期子
宫颈癌以及?a
1。偶尔,也会被用于?a
2以及颈管型
宫颈癌放疗术后的手术治疗。
②第2级:手术切除范围包括主韧带(cardinal ligament)、子宫骶韧带(uterosacral ligament)的一半以及上1/3的阴道和整个子宫。
输尿管则被往外推开,仍未分离子宫
膀胱韧带(vesicouterine ligament)。子宫动脉(uterine artery)也在
输尿管隧道(ureteral tunnel)前,在
输尿管内侧结扎。盆腔淋巴同时摘除,可算是子宫根除术。适合?a
2以及放疗后仅有子宫颈部分残留或复发的病人。
③第3级:除切除子宫外还包括主韧带、子宫骶骨韧带、子宫旁以及阴道旁组织和阴道上1/4。子宫动脉则在髂内动脉出源处结扎。
输尿管从子宫
膀胱韧带分离出来后,再切除阴道旁组织,但子宫
膀胱韧带并不切断,以便提供多一些
输尿管末端的血管供应,减少
输尿管瘘管的发生。盆腔淋巴摘除是例行的步骤,适合?bv?a病人,已是最常用的手术。
④第4级:比第3级的手术范围更要广些。包括
输尿管周围组织(periureteral tissue)、
膀胱上动脉结扎以及阴道上半部3/4切除。
输尿管在这个时候完全与子宫
膀胱韧带分开,以增加子宫两旁更广泛的切除。为达此目的,必要时一并切除髂内动脉。适合骨盆中央复发癌(centralrecurrence)并需保留
膀胱的病人。
⑤第5级:比第4级的手术还要大,包括切除末端
输尿管和部分
膀胱,适合骨盆中央复发癌并已侵犯到末端
输尿管和部分
膀胱的病人。因此,需要行
输尿管再植入
膀胱的手术(reinplantation of the ureter)。
仔细看起来,每一级的切除范围都有不同。其实,关键还是在于
输尿管周围子宫
膀胱韧带的剥离程度和与它相关子宫颈和阴道旁组织的切除范围。第3级以上尤其是第4级和第5级子宫根除的技术训练愈来愈有深度,愈来愈需要团队的默契。
现今,子宫广泛手术一般都包括切除子宫两旁的子宫旁组织、子宫骶韧带、子宫
膀胱韧带(uterovesical ligament)的一部分、阴道上1/4v1/3或离开阴道病灶1v2cm以上,以及整个子宫的切除,同时还包括两侧最少四类骨盆腔淋巴的摘除:髂内外、闭孔和
输尿管淋巴。很显然,手术本身很复杂,切除范围因为前接
膀胱、后邻直肠、两侧是
输尿管,都很容易受损,产生合并症,大小动静脉血管尤其多,更容易
出血。一旦
出血,增加了操作时间,容易产生手术后胀气,甚至
肠梗阻。因此,需要很懂得骨盆解剖的
妇科医师、经常做子宫广泛手术的医师才能进行这个手术,更需要好的团队,包括好的助手、好的刷手护士、好的麻醉师的配合。故此,目前都在癌症医学中心,至少是设备很好的医院才能够做。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在上海、北京、江西等地首先开展了
宫颈癌的
子宫广泛切除术,以后天津、山东、广东、四川等地陆续开展。手术方式以Werthem手术为基础,以后又吸取Meigs等手术方式的优点而进行改良。
子宫广泛切除术及盆腔
淋巴结清扫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经阴道
子宫广泛切除术也在上海、安徽等地开展了少数病例。
(2)手术适应证:
①已有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浸润性鳞癌或腺癌。
②患者的全身情况与其他手术一样,应根据其全身情况能否耐受手术,特别要注意患者有无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如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不宜手术者,则应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③患者年龄超过70岁者不是禁忌证,但需根据患者全身具体情况能否耐受手术而决定。
④适用于宫颈浸润癌?av?a期患者。
⑤手术也适用于合并妊娠的患者,以往曾认为妊娠者不宜做
子宫广泛切除术,但通过实践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妊娠不是禁忌证,在妊娠早期、中期的患者,行
子宫广泛切除术并不会增加手术的并发症。
⑥宫颈残端癌、阴道狭窄的
宫颈癌患者及不宜用放疗的
宫颈癌患者。
(3)手术的类型:
①经腹切除子宫的类型:
宫颈癌的手术类型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大约可分为3大类,实际上其主要的区别在于主韧带、宫骶韧带及阴道上段切除的范围以及这些手术是经腹还是经阴道进行。切除子宫手术的类型如下:
A.扩大的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是指接近宫颈分离侧面但不包括宫颈间质,在宫颈附着处切断宫骶韧带,切除的阴道壁为1cm左右。一般良性
妇科病所行的全子宫切除术是在外侧分离,进入宫颈间质恰好在主韧带附着的内侧切断,一些表面的宫颈间质并未切除,而扩大的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时是在靠近宫颈处切断宫骶韧带,在宫颈附着处切断阴道壁。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
宫颈癌原位癌或?a
1期。
B.改良的
子宫广泛切除术或
子宫次广泛切除术:本手术是在子宫颈及盆壁之间子宫颈外侧2v3cm的距离处分离及切除主韧带。在
输尿管内侧及在附着处的前方游离
输尿管,但外侧仍附着于主韧带,这样保存了
输尿管的血供,大大减少了
输尿管瘘的可能性。宫骶韧带在其中部分离,保存了
膀胱的神经支配,手术后不需要长期留置
导尿管。本手术适用于
宫颈癌?a
2期肉眼未见明显病灶或病灶极小的浸润癌。
C.早期
宫颈癌手术治疗新技术: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加腹腔镜盆腔淋巴清扫术:
宫颈癌的发病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另外,越来越多的夫妇选择晚婚及晚育,迫使
妇科
肿瘤医生在医治
宫颈癌的同时,不得不考虑患者提出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发展保留生育功能的新手术方法。
Dargent等于1994年首次报道了对局限于宫颈的小病灶癌而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行阴式广泛性宫颈旁组织切除术、宫颈切除术及腹腔镜下盆腔淋巴清扫术。
至今已有150多例阴式和腹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病例的报道,并有许多人术后成功获得妊娠。但因该术式较新,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在广泛开展该术式前,还需对其手术过程作进一步评估,并在开展此项手术的
肿瘤治疗中心作前瞻性研究。
手术病人的选择:
宫颈癌FIGO?期、从早期微小浸润到局限于宫颈的较大病灶、无明显宫旁及宫体扩散及低危淋巴转移者。为了适当正确地选择病例,必须详细了解
宫颈癌的自然生长及扩散特点,主要包括:
肿瘤首先向两侧,沿主韧带间质扩散;在早期
宫颈癌,
肿瘤垂直向直肠阴道间隙和
膀胱宫颈间隙扩散较少见;扩散可以是连续性或间断性的;淋巴血管间隙受累及
肿瘤的体积较大,则预后较差;
宫颈腺癌的生存率比鳞癌低,而且镜下微小浸润腺癌的概念不像鳞癌那样被接受。
Burghardt和Holzer于1977年曾提出,对于宫颈微小病灶,无必要切除宫体及附件。Burghardt等报道395例
宫颈癌,149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