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的原发疾病或病因诊断须从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中获得依据。可从起病及病程、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腹觉泻与腹泻源于小肠抑或结肠(表4-11-2)。
进一步的辅助检查有:
(一)实验室检查1.
腹泻的诊断非常重要,为实验室的常规检查, 一些
腹泻经
腹泻的诊断很重要。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1)粪脂测定:粪脂量超过正常时反映小肠吸收不良,可因小肠黏膜病变、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或胰腺外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检测方法有:
① 苏丹
Ⅲ染色:粪涂片用苏丹
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红色脂肪滴,是最简单的定性检查方法。
② 脂肪平衡试验:受试者第日饮食中摄入含80~100g脂肪的饮食5天,用卡红(carmine)作指示剂,收集3天(72小时)粪便,用Van de Kamer法测定。脂肪吸收率计算公式为:
24小时粪脂肪平均小于6g或吸收率大于9O%为正常;粪脂肪量大于6g或吸收率小于90%提示脂肪吸收不良。脂肪平衡试验被认为是脂肪吸收试验的“金标准法”。此法必须保证每日摄入脂肪8O~100g,准确收集72小时粪标本,方能提供准确的未被吸收的粪脂肪量, 它可以显示脂肪吸收不良的严重程度,但不能鉴别吸收不良发生的原因是消化、吸收抑或运输的问题。此外,受试者饮食中摄人中链甘油三酯或矿物油,会使粪脂肪测定发生误差。
腹泻。放射性的牛黄胆酸类似物不受肠内细菌分解,正常人24小时存留口服量的80%,72小时存留50%,7天存留19%。用
75Se-牛磺胆酸潴留(
75Se-homotaurocholic acid retention,
75SeHCAT)试验,可了解有无回肠病变所致胆盐吸收障碍。
4.血浆胃肠多肽和介质测定 对于各种APUD
腹泻有重要诊断价值,多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二)器械检查1.B超 是了解有无肝胆胰疾病的最常用方法。
2.X线检查 包括腹部平片、钡餐、钡灌肠、CT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观察胃肠道黏膜的形态、胃肠道
肿瘤、胃肠动力等。新近的、尚不普及的螺旋CT仿真内镜,提高了肠道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3.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对于结肠的
肿瘤、
炎症等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小肠镜可观察十二指肠和空肠近端病变,并可取活检及吸取空肠液作培养。ERCP有助于胆、胰疾病的诊断。近年问世的胶囊内镜提高了小肠病变的检出率。
4.小肠黏膜活检 有助于胶原性
乳糜泻、热带性
乳糜泻、某些
寄生虫感染、
Crohn病、小肠
淋巴瘤等的诊断。小肠黏膜活检有镜下活检与盲法吸引式钳取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