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本病又称 出血性 紫癜(purpura hemorrhagica),坏死性 紫癜(purpura necrotica),坏疽性 紫癜(purpura gangrenosa)。本病是一种非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突然发生的对称性大面积触痛性瘀斑为特征。病因未明,病情险恶,常易致死,是急性 感染性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临床表现:小儿为主。在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后2~4周发生,发病迅速,病情险恶,多数致死。常发生于下肢,而臀、躯干和面部偶也可累及。呈对称分布。为大片触痛性淤斑。倾向融合,在瘀斑上可有出血性大疱和凝固性坏死,边缘与正常皮肤分离,基底与皮下纤维组织粘连,表面覆以厚黑痂,后者不易剥离。有时可造成肢端缺血性坏疽而需截肢。常伴高热、寒战、虚脱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以致2~3天内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昏迷、衰竭或脑出血而终至死亡。肾、肠肺等也可同时受累,有尸解发现肾上腺出血坏死而作为Waterhouse-Friderichsen综合征的一个症状(图1)。产后意外并发的去纤维蛋白综合征(defibrination syndrome)和某些蛇毒能引起相似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正常或减少,贫血,白细胞增多,出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凝血酶原、凝血激酶等各种凝血因子消耗,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
其他辅助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过敏性紫癜 | 支持疗法 | 败血症 | 脑出血 | 出血 | 休克 | 麻疹 | 昏迷
| 鳞屑 |疱疹 |皮肤出血点 |色素异常 |紫癜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