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手术切除。
1.手术原则 针对
肿瘤易复发可恶变的特点,原则上应从
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内将其整块切除,切忌作
肿瘤剜除手术。发生在
腮腺者应行
腮腺浅叶或全叶及肿物切除术,术中保留面神经;发生在小涎腺者应将包括
肿瘤以外0.5cm正常组织在内整块切除;发生在腭腺者其深部应连同骨膜一并切除,如骨面粗糙变色亦应将其凿除;发生在颌下腺者应行颌下腺及肿物整块切除。
2.
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法
腮腺混合瘤切除方法有两种。
(1)由前向后,先分离
腮腺导管的方法:适用位于耳下的混合瘤者。
①切口:从耳屏前开始,沿耳前
皮肤皱折线向下,至耳垂下转向胸锁乳突肌前缘,向下绕过下颌角,沿下颌骨下缘到达咀嚼肌前缘。
②考开皮瓣:切开
皮肤、
皮下组织达
腮腺筋膜表面。术前如已注入
亚甲蓝,
腮腺已染成蓝色,甚易辨认。向前沿
腮腺筋膜表面锐剥离考起皮瓣,考到距离嚼肌前缘1cm处。
③寻找
腮腺导管:在耳垂至鼻耄和口角中点的水平线上,此线的中1/3部即
腮腺导管的位置。在导管的浅面,有上颊支越过,注意不要损伤。找到上颊支后,即可找到导管。切断后结扎导管。
④分离面神经:从上颊支的深面分离出导管。用导管牵引
腮腺浅部前缘,钝性分离软组织,寻找面神经各个分支。在上颊支的平面上,在
腮腺前及上缘附近找出颧支;在导管下方找出下颊支和下颌缘支,然后沿分支向后分离,逐步将
腮腺组织及
肿瘤掀起,直至暴露面神经总支和总干及其他分支,然后切除
腮腺浅部及其
肿瘤(图3)。
⑤冲洗创口后,分层缝合
皮下组织及
皮肤,并放置橡皮引流条,局部加压包扎。
(2)由后向前,先解剖面神经总干的方法:适用于
腮腺前部的混合瘤。
①切口与考皮瓣同上法。
②暴露面神经总干:沿
腮腺后缘及下缘分离,将
腮腺向前向上拉开,暴露颌后凹区。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分离达乳突,此时常可遇到耳大神经,确定后可将其切断。暴露乳突前缘后,在胸锁乳突肌深面可见二腹肌后腹深部,有时还可触及茎突。在乳突前缘、胸锁乳突肌止端、二腹肌后腹、茎突及外耳道软骨之间,为寻找面神经的标志,此处应仔细地进行钝性分离。在面神经总干的浅面,常可见耳后动脉斜行向后越过。必要时可剪断、结扎。
③分离面神经总支及分支:暴露总干后,从
腮腺深浅两部之间,仔细钝性分离
腮腺组织,找到颞面及颈面两总支,分别沿总支分离
腮腺组织,即可暴露面神经的各分支,直达前缘,找到
腮腺导管,结扎并切断之,将
腮腺浅部连同
肿瘤一并切除(图4)。如混合瘤在深部,切除
腮腺浅部后,尚需作深部切除术。用神经钩轻轻牵开面神经总干,再用钝分离的方法,分离
腮腺深部与其周围组织,并结扎切断颞浅动脉及面后静脉。即可将
肿瘤连同
腮腺深部一并切除。
3.手术并发症
(1)暂时性面瘫:进行良性
腮腺
肿瘤切除术时,从
腮腺组织中剥离面神经不是很困难的,但可能伤及面神经,致暂时性面瘫,通常在3个月到半年内可逐渐恢复。
(2)涎瘘:少数患者术后可并发涎瘘,经加压包扎,在3周内可自行愈合。
(3)耳颞神经综合征:
腮腺手术或外伤之后,在进食时耳前和颞下区出汗或潮红,颇感不适。本症与
腮腺手术误伤耳颞神经有关,可能是在神经再生时,其副交感神经纤维与分布到
皮肤的交感神经纤维接错愈合之故。局部应用3%莨菪碱乳剂,可收到暂时控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