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是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事故。指水淹没面部及上呼吸道,导致上气道阻塞或喉痉挛使呼吸骤停,引起严重窒息缺氧、意识丧失、继而心搏骤停。若抢救不及时,即使心搏呼吸恢复,亦多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临床表现视溺水时间及吸入水量、性质(海水、淡水、脏水-溺粪)而异。 1.寒战、四肢厥冷、低体温。 2.屏气、呼吸暂停、呛咳、窒息、全身发绀。有时呼吸浅表、不规则,口鼻涌出血性泡沫,进而呼吸停止。 3.谵妄、躁狂、昏迷,肌张力增高或消失。 4.初时心悸,此后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发生室颤。 5.淡水淹溺者血液稀释,血钠、氯、钙降低,发生溶血后血钾升高。海水淹溺者血液浓缩,血钠、氯增高,并常有血容量减少、心衰、肺水肿。
1.有溺水史(海水、淡水、粪便及其他污染物)。 2.判断患儿有无骨折、酸碱与电解质失衡、休克、肺水肿、脑水肿、呼吸衰竭、溶血。 3.明确患儿有无原发疾病如癫痫、心脏疾患。
治疗 1.岸边急救溺死过程短,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1)清除口、鼻、咽中淤泥及污物。将患儿腹部置于大腿上,使头下垂,用手平压背部,倾出呼吸道中积水。 (2)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 (3)心跳出现后,在继续抢救的同时设法转送医院。 2.医院内救治 (1)高浓度吸氧 (2)无呼吸者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必要时机械通气,多用间歇正压通气、并加用PEEP 5~10cm H2O。 (3)心脏停搏或心率缓慢者用肾上腺素,有室颤者电除颤、利多卡因。 (4)用多巴胺及间羟胺纠正低血压,并注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5)纠正电解质紊乱:淡水淹溺者酌情使用高渗液,如3%淹溺者输入低渗液,如5%淹溺者)。 (8)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多先用广谱抗生素。 (9)监测生命体征。 (10)心搏、呼吸平稳后仍有意识障碍者可用高压氧治疗。
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
神经系统 | 呼吸衰竭 | 淹溺 | 心悸 | 出血 | 心悸 | 休克 | 水肿 | 昏迷
| 米氮平 |17β-雌二醇 |三尖杉酯碱 |氟西汀 |短效胰岛素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