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 rabies )
别名: 狂犬病;hydrophobia;恐水病;恐水症,hydrophobia;hydrophohia;恐水病,hydrophobia
解释 收起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病(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人和一切温血动物均可受染,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主要通过被犬、狼等病兽咬伤而感染发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高度兴奋、恐惧不安、恐水、怕风、流涎、发作性咽肌及呼吸肌痉挛,最后转入麻痹而死亡。病死率几乎100%。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流行病学资料对诊断至关重要,有被狗或猫咬伤史。被疯犬咬伤应高度怀疑狂犬病,即使被“健康”动物咬伤也不能完全除外狂犬病。除了咬伤或抓伤外,病毒也可通过黏膜和破损的皮肤而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体。病人唾液中可含少量病毒,也偶有人传人的报告,也偶有通过角膜移植而受感染者。
    突出的临床表现,如咬伤部位感觉异常、兴奋躁动、恐水、怕风、咽喉痉挛、流涎多汗、各种瘫痪等。
   
    (二)查体要点
    主要体征为恐惧和交感神经兴奋的改变,如血压升高、瞳孔散大、多汗、大量流涎、频繁吐口水、全身肌肉痉挛至全身肌肉麻痹。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所致,是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喉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几乎达100%。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犬的管理、人被咬伤后伤口的正确处理和及时预防注射。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迄今为止,病死率达100%。
病原学
    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拉沙病毒属(Lyssavirus),形似子弹,大小大约75nmX180nm,病毒中心为单股负链RNA,外面为核衣壳和含脂蛋白及糖蛋白的包膜。病毒易为紫外线、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碘酒、高锰酸钾、乙醇、甲醛等灭活,加热100℃,2分钟可灭活。病毒可接种于鸡胚、鼠脑等,也可在地鼠肾细胞、人二倍体细胞培养中增殖、传代。从患者或患病动物直接分离得到的病毒称为野毒株(wild  virus)或街毒株(street   strain),致病力强,能在唾液腺中繁殖。街毒株在动物脑内传代50代后其毒力减弱,对人和犬失去致病力,但仍然保持其免疫原性,可供制备疫苗,称为固定毒株(fixed  strain)。
    狂犬病毒含5个结构基因,为G、N、L、P和M基因,分别编码糖蛋白、核蛋白、转录酶大蛋白、磷蛋白和基质蛋白。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嗜神经性;能刺激抗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核蛋白是荧光免疫法检测的靶抗原,有助于临床诊断。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hydrophohia),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狂犬病多因被感染的犬、猫或野生动物咬伤而感染的,病死率近乎l00%。本病表现症状典型、独特,基本根据临床即可诊断。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预后评价 展开
12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3 最新进展 展开
14 诊断标准 展开
15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6 诊断依据 展开
17 相关课件 展开
18 相关药品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