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是由立氏立克次体经蜱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地方性传染病,本病也称落基山斑点热,蜱传斑疹 伤寒(typhus fever,tick-borne,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命名),Fiebre manchada(墨西哥命名),Fiebre petequial(哥伦比亚命名),Febre maculosa或Sao Paulo typhus(巴西命名)。临床特征有 发热、 头痛和皮疹,重型患者可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潜伏期2~14天,平均为7天。立氏立克次体感染量越大,潜伏期越短,病情也越严重。潜伏期后,部分患者可有1~3天的前驱期,表现为感染可有化脓性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开始位于手腕和踝部,以后扩展到手臂、双足、胸腹部和颌面部。皮疹形态为粉红色斑疹,直径2~5mm。出疹2~3天后,皮疹出现融和,转变为红色或紫色。恢复期皮疹逐渐消退,在手掌、足底、踝周和腋窝的皱褶处皮疹变为瘀点,形成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皮疹的特征性分布。皮疹消退后可有短暂的色素沉着和糠皮样脱皮。 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立氏立克次体可使血管内皮的损害加重,出现血栓形成和局部缺血性坏疽,在鼻尖、耳垂、阴囊部和指趾处的血栓形成,可发生肢体坏死和偏瘫。重型患者常因心肌炎和肺水肿而死亡。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外周白细胞计数早期减少,以后大多在正常范围。如果出现重型化或继发细菌感染可出现升高。病情后期可出现继发性贫血。 2.凝血机制检查 严重患者可出现纤维蛋白原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甚至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脑脊液检查 出现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脑脊液检查可见压力升高,单核细胞计数和蛋白水平轻度增加。 4.免疫学检查 外-斐反应OX19和OX2可出现凝聚反应,间隔2周复查OX19和OX2的凝聚效价可有4倍的升高;而OXk不出现阳性。此外,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也可出现阳性反应,在2v3周后效价有4倍的增高。皮肤和皮疹活检进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可发现立克司立克次体,试验过程仅需要4v6h,可在病程的3v4天就有阳性结果,有早期快速诊断意义。 5.病原学检查 立氏立克次体仅能在生长于真核细胞内,在游离的细胞培养上不能分离该立克次体。可用家兔或小鼠进行病原体分离,阳性结果有确诊意义。
其他辅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肝脾肿大。
【预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支持疗法 | 神经系统 | 败血症 | 恙虫病 | 发热 | 休克 | 麻疹 | 头痛 | 水肿
| 氯霉素 |
| 凝血酶时间 |补体结合试验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时间 |
| 丘疹 |外斐氏试验阴性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