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原则上应经常将高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虽然由于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与病变类型的差异,但若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和周身病情得到长期的较好控制,对延缓其
视网膜病变的进行和减轻病情有肯定的效果。这种状况多半与患者高血糖即血中
糖化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强且不易释放的机制有关;若长期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对缓解
视网膜缺氧有一定的作用。
对于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一般说来,针对具体病情,可分3个方面概述如下:
对于
视网膜黄斑区及其周围有环形硬性渗出及血脂偏高的
糖尿病患者,应摄取低脂膳食,服用降胆固醇药安妥明250mg,4次/d,曾有报道可减少
视网膜渗出和起到增进视力的效果。此外可口服药物
导升明(doxium),化学名为2,5-
二羟基苯磺酸钙,用于早期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有可能减轻
糖尿病
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易渗漏性,降低血的高黏稠度和血小板的凝聚力,达到减轻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的目的。
2.手术治疗 手术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增殖性
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如新生血管引起的
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
玻璃体增殖条带引起的牵拉性
视网膜脱离和孔源性
视网膜脱离等。若
玻璃体积血严重且较长时间不能消散吸收,采用
玻璃体切除手术,以达到清除积血,切断和分离机化条膜,缓解对眼底组织结构的牵拉,恢复
视网膜的正常解剖位置的目的。便于手术后作清晰的
眼底检查而有利于进行后续的光凝或冷凝等必需的治疗措施。
对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患者的
视网膜脱离,应注意鉴别属牵拉性或孔源性。有些牵拉性
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在不做手术治疗的情况下,较长时期尚能保存一定的视力,而孔源性脱离则必须早期手术治疗,否则在较短时间内大多视力丧失。对增殖性
视网膜病变施行手术的目的在于缓解对
视网膜或孔源性
视网膜脱离的牵拉,可用
玻璃体剪剪断厚的
玻璃体增殖膜,还可对
玻璃体新生血管施行眼内电凝,以及眼球环扎或巩膜折叠等手术使眼球内径减小。这些手术并可同时与闭合式
玻璃体
切割术联合进行。
由于发现体内
生长激素缺乏的侏儒
糖尿病患者当中,很少发生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曾经对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严重、光凝效果不佳的患者施行垂体部分切除手术,对部分患者减轻
视网膜病变的血管病变有一定作用。可以减少
出血
水肿,导致新生血管萎缩,缓解血管病变。也可应用电凝和放射等方法破坏腺垂体,达到这些治疗目的。但这些疗法都必须慎用,对少数全身病情和视力预后较好,又不宜做光凝治疗的患者,可考虑选用。
3.光凝治疗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后期,
视网膜血管内外的病变引起
视网膜严重缺血缺氧,因而导致血管增殖因子释放,刺激眼底的视盘和
视网膜的新生血管形成。激光光凝
视网膜组织使一定面积的神经
视网膜组织破坏萎缩,降低患眼
视网膜对氧的需求,以达到减少血管增殖因子的释放,从而缓解或清除
视网膜缺血
水肿和新生血管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光凝治疗至今仍为对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的黄斑病变、新生血管
出血等破坏视力严重后果的有效补救治疗方法。经激光光凝治疗,已有的新生血管可以消退,从而达到保持部分
视网膜,尤其是黄斑区
视网膜的视功能的目的。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的激光光凝治疗经近年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多中心大规模的对照研究,已证明能够被眼底
血红蛋白、黑色素、色素上皮较好吸收的氩绿激光,大面积
视网膜光凝和直接对局部新生血管的封闭,以及对有渗漏性微
血管瘤的凝固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在非增殖性
视网膜病变,光凝主要用于影响和对视力有严重威胁的黄斑病变患者,光凝针对成簇的微
血管瘤与毛细血管闭塞的荧光渗漏区,也可用于近周边有广泛毛细血管闭塞而无黄斑病变的患者。由于光凝对需氧量高的外层
视网膜灼伤成为瘢痕,
视网膜变薄,可使内层从
脉络膜血运得到较多氧的供应,并可消除由于缺氧而产生的血管增殖因子。光凝治疗前均须有完整清晰的眼底照相和荧光
血管造影资料,详细了解病情和病变位置。
光凝对增殖性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在于针对新生血管防止
出血,并阻止继续发生纤维组织。周边
视网膜局限的新生血管可以采用全
视网膜光凝,视盘新生血管,尤其对隆起的新生血管,也需进行弥散性光凝,或称全
视网膜光凝,6v8周后未消退的新生血管可以在新生血管局部加密激光斑。所谓全
视网膜光凝的光凝范围,为距视盘缘1个视盘直径至眼底赤道部,以及距黄斑中心上、下和颞侧各2个视盘直径,避开视盘黄斑束和颞侧上下血管弓之间的后极部
视网膜,形成眼底一大片播散光凝点的椭圆形光凝区域。全
视网膜光凝治疗虽为现在对重度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较好的疗法,但在术后有使视功能,包括夜间视力、颜色视力和周边视力减退的副作用,并常有中心视力轻度下降,患者还可发生自觉眼前闪光的症状。如术前已有黄斑
水肿者,光凝术后有可能加重。此外,若术前已有严重的纤维血管增殖,术后有可能发生收缩而导致
出血和
视网膜脱离。光凝术后应注意必需的随诊观察,如发现有残余或复发新生血管,尚须作补充或重复的光凝治疗。
4.冷凝治疗 经裂隙灯显微镜和
角膜接触镜进行的全
视网膜激光光凝,不能到达
视网膜前部,必要时可在眼球表面经眼前部结膜巩膜,或切开球结膜经巩膜作冷凝治疗,便可对
视网膜周边部达到与光凝类似的治疗目的。另外,对眼有屈光间质混浊,如有
白内障或
玻璃体积血等,不能采用光凝的患者,需要时也用冷凝治疗。但因广泛的冷凝也可引起
玻璃体收缩导致
出血或
视网膜脱离,对有重度
玻璃体
视网膜牵引的患者应慎用。
应严格控制血糖、治疗
视网膜光凝治疗,以防止或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促使已形成的新生血管消退,阻止病变继续恶化。如有黄斑
视网膜脱离,特别是黄斑受累时,应行
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同时行PRP。
出血、牵拉性
视网膜脱离、纤维增殖膜牵引黄斑导致顽固性的黄斑
视网膜光凝术、多次PRP术后
视网膜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仍持续发展。手术的基本操作包括:标准三切口
视网膜钩、眼内剪和玻切头分离并切除纤维血管膜、彻底的电凝止血、全
视网膜光凝,对于存在牵拉性或牵拉一裂孔性
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应作气/液交换及合适的眼内填充,根据不同情况可选择气、惰性气体或硅油。
4.药物治疗可采用改善微循环、活血化淤的药物作辅助治疗,顽固性黄斑
玻璃体腔内注射
曲安奈德,但激光光凝和
玻璃体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措施。
(二)治疗流程图(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