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 artery occlusion,RAO)是导致视力丧失的眼科严重急症之一,可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occlusion,CRAO)、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nch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BRAO)和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cilioretinal artery occlusion),其中以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对视力的损害较大,因两者对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更大。视网膜动脉阻塞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儿童和青壮年也偶有发生,男性发病稍多于女性,双眼发病少见。老年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有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常见伴随的全身病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大部分病例超声可发现颈动脉的狭窄和斑块形成。年轻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有动脉栓塞、血管炎症和血液病等。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典型的症状为单眼突然的无痛性非进行性视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有些患者在发病前可有先兆症状,表现为一过性的无痛性失明,数分钟后可缓解,多次发作后视力突然严重下降。部分患者则在遮盖健眼时无意中发现患眼的视力已丧失。少数可双眼同时发病。可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液病等全身病史。
(二)眼部检查
视力严重下降,就诊时视力大多为手动或数指,部分严重者可无光感,但可在颞侧保留一视岛有光感。检查可发现瞳孔不同程度的散大,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眼底的典型表现为受累动脉血管变窄,血流缓慢,严重者可见血柱缓慢流动,甚至可见到动脉内的栓子,相应部分视网膜苍白水肿,可将血管掩没,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者以后极部为主。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时,黄斑中心凹部分因为没有视网膜血管,且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较薄,可透见下方的色素上皮和脉络膜因而表现为红色,即所谓的“樱桃红”,为一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色灶,中心凹反光消失。有睫状视网膜动脉者,则表现为视盘和黄斑之间残留一舌形的正常视网膜区域,此类患者通常可保留较好的中心视力。视网膜分支动脉或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时,则表现为相应区域的血管和视网膜改变,依对黄斑区的影响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视力表现。部分可出现视盘的水肿或苍白。发病后视网膜水肿可逐渐由周边向后极部开始吸收,恢复其透明度,由于视网膜内层因缺血而坏死萎缩,视网膜功能通常不能恢复,视网膜动脉血管可再通,甚至眼底检查时表现如正常眼底。视网膜动脉也可表现为狭窄或闭塞甚至白线化,黄斑区色素上皮改变。大部分可出现视盘苍白和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 Artery Occalusion RAO)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及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nch Retinal Artery Occhusion,BRAO)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是指视网膜中央动脉内血流急性梗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65岁以上患者,99%病例为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