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1.一般治疗 如发现有
感染病灶或过敏原存在,应及时去除之。
2.药物治疗
(1)皮质类固醇:对本病有明显疗效,尤其是对控制
发热等急性发作期症状效果好。开始时剂量较大,以能否控制
发热作为剂量标准,如
泼尼松30v60mg/d,待
发热等症状控制后再缓慢减量。
(2)细胞毒药物:对于严重的或用皮质类固醇无效的病例,可加用细胞毒药物或与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常用的有环鳞酰胺4mg/(kg•d)或
甲氨蝶呤20mg/m
2。
近年来报道用
环孢素治疗渐增多,其机制为选择性抑制T细胞IL-2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T细胞功能;还能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在应用皮质类固醇无效或伴有
糖尿病不等使用皮质类固醇禁忌证时可考虑使用,对CHP患者可作为首选药物。用法为开始时
环孢素 3v5mg/(kg·d),分2次服,2周后逐渐减量,减至最小有效量作为维持量,维持治疗4个月左右。小剂量
环孢素「2v3mg/(kg·d)」与小剂量皮质类固醇(
泼尼松10v20mg/d)联合治疗能达到既提高疗效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效果。
(3)抗疟药:
氯喹0.25g/d或
羟氯喹0.2v0.4g/d。在病情趋于稳定、皮质类固醇减量时加用可预防病情反复和减少皮质类固醇用量。
(4)非类固醇类解热镇痛药:有
发热、
关节痛时可用于对症治疗。
(5)有学者建议用饱和
碘化钾,剂量从每天1滴渐增至每天3次,每次5滴,最后可用至每天3次,每次30滴。
(6)其他:针对相关器官的损害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对于内脏损害严重,尤其是CHP患者,加强支持治疗。
出血严重可补充相应凝血因子的浓缩制剂,输新鲜血浆、全血或血小板悬液等;大剂量静脉滴注
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对CHP的治疗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