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过敏性哮喘 ( pollen asthma )
别名: 花粉过敏性哮喘;花粉变应性哮喘;花粉性气喘;花粉性哮喘;枯草热
解释 收起

概述:空气中飘散的各种致敏花粉是引起变应性 哮喘的一组重要变应原,目前已知可以引起人类致敏的植物花粉多达数百种。花粉诱发的过敏性疾病包括季节性 变态反应性鼻炎、 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 皮肤病和变应性 哮喘。由花粉引起的包括变应性 哮喘在内的一系列 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主要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是变态反应学家研究较多且卓有成效的变态反应疾病。由于由花粉诱发的变应性 哮喘已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因此近年来许多医生提出了花粉变应性 哮喘这一诊断名称。     早在1819年,英国医生John Bostock就描述了一种夏季发作的、以呼吸道卡他性 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当时称之为布斯特克卡他综合征,这是有关花粉过敏的最早记载。由于,当时误认为该病的发作与接触枯草有关,因此在1828年正式命名为 花粉症(Hay Fever)。1836年Elliotson认为 花粉症可能与吸入植物的花粉有关;1872年美国医生Wyman发表了—秋季卡他―一文,指出了秋天的 花粉症有的主要病因是豚草花粉;直至1873年Blackley利用凡士林玻片曝片进行大气中花粉调查和采用花粉浸液作特异性皮试,才首次在临床上证实了枯草热的发生与花粉过敏有关,并提出 花粉症(Pollinosis)这一新诊断名称取代 花粉症。本世纪初,著名变态反应学家Noon首次在英国—The Lancet―杂志上发表了用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 花粉症的报告,此后有关花粉过敏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发现了在许多国家豚草花粉是引起 花粉症的主要致敏花粉,并逐渐开展了有关花粉诱发的 支气管哮喘的研究。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花粉过敏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据北美洲的调查证实, 花粉症的发病率约占正常人群的2%v5%,约30%的变态反应疾病患者属于对花粉过敏;美国学者Tuft甚至得出了发病率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0%,个别流行地区可高达15%的结论;在西欧的调查表明, 花粉症的发病率在1%v5%。所以许多经济发达国家把防治花粉过敏作为重要研究课题,个别国家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已把每天大气中飘散的花粉数目和天气预报一同播放,以使花粉过敏的病人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我国目前对花粉过敏的发病率尚无大面积的调查统计,据有限的调查资料显示约在0.9%v5%,Maternowski曾调查了美国Michgan大学中的中国籍学生对豚草花粉过敏的发病率高达16%。但即使按目前世界各国流行病学调查的最低发病率统计,我国 花粉症的病人也应在1000万人以上。在花粉过敏的病人中约有30%v40%伴有变应性 哮喘,其余以 变应性鼻炎,变应性 结膜炎和变应性咽炎等过敏性疾病为主。我国自60年代以来也开展了有关花粉过敏的研究,北京地区专家学者已证实我国的致敏花粉与国外研究的结果不同,认为蒿属植物花粉是引起我国花粉过敏的最主要致敏花粉。此后,沈阳、青岛、南京等地相继进行了有关研究,并证实了我国沿海和长江沿岸生长有大量豚草,经空气曝片证实了这些地区有许多对豚草花粉过敏的 哮喘病人,从而得出了豚草花粉也是我国部分地区的主要致敏花粉。到目前为止,花粉所引起的变应性 哮喘是所有 支气管哮喘中研究最广、最深、治疗效果最好的。研究花粉变应性 哮喘,对阐明 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机制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对花粉变应性 哮喘的研究除与免疫学、环境医学和临床医学有密切关系外,还涉及植物学、生态学、气象学和药剂学等多学科知识,因此应多学科配合才能使研究更加深入。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药品 展开
14 相关检查 展开
15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