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暂时性局限水肿。典型表现为瘙痒性红斑和风团,部分严重患者可伴发腹痛、呕吐、胸闷、呼吸困难或血压降低等系统表现;急性者常在1~3周痊愈,慢性者则可持续数月到数年甚或数十年。
1.常见的病因有食物因素(主要为动植物蛋白)、药物及感染。 2.起病急,患者常突然自觉皮肤剧烈瘙痒,灼热感。 3.皮损 (1)皮损常突然发生,为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开始孤立或散在,逐渐扩大并融合成片。 (2)皮损大多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自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起彼伏,一日内可反复多次发作。 4.全身情况 (1)累及胃肠道黏膜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2)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危及生命。 5.血常规检查,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若有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或细胞计数正常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多,或同时有中毒性颗粒。
1.突然发生的皮肤剧烈瘙痒。 2.皮疹的特点为风团骤然发生,迅速消退,可反复发生。 3.消退后不留瘢痕。
对于病因明确或可疑的要进行病因治疗。治疗原则为抗过敏和对症治疗。 1.抗组胺治疗组胺药有协同作用。 3.拟交感神经药物0.1 组胺口服药回家继续治疗。继之肾上腺素应慎重。
一、急性荨麻疹 (一)以药物、食物和荨麻疹 (一)全身表现一般较轻,红斑、风团时多时少,瘙痒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持续2个月以上,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 (二)部分患者发病具有时间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 (三)本型对患者生活、工作及情绪影响较大。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 风团消失,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者。 二、好转标准 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间隔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 三、无效标准 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或消退不足30%。
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
呼吸困难 | 败血症 | 高血压 | 休克 | 麻疹 | 水肿
| 人血白蛋白 |氨苄西林 |牛胆酸钠 |叶酸 |
| 维生素D |叶酸 |
| 暴晒后的皮肤损害 |痱疹样皮疹 |风丘疹 |风团 |浑身忽冷忽热 |剧痒 |类似荨麻疹的皮肤潮红斑块 |麻疹面容 |尿中组织胺排泄增加 |皮肤刺痛瘙痒并伴有荨麻疹 |皮肤发红 |皮肤过敏 |皮肤搔痒 |皮肤有压痕 |蔷薇疹样皮疹 |全身皮肤充血 |日光照射引起皮肤过敏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猩红热样皮疹 |四肢苔藓样变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