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语言(language)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社会现象。言语(speech)是指人们说的话,也就是个体发出的声音(sounds),它是语言的个体部分,属心理物理现象。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指在发育早期就有语言获得方式的紊乱,表现为发音、语言理解或语言表达能力发育的延迟和异常,这种异常影响学习、职业和社交功能。这些情况并非因神经或言语机制的异常、感觉缺损、
精神发育迟滞或周围环境因素所致。语言发育障碍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理解、表达和交流过程出现障碍,主要包括表达性
语言障碍、感受性
语言障碍和伴发
癫痫的获得性失语等。而言语发育障碍指口头言语中发育及言语节律
性障碍,主要包括特定言语构音障碍及言语流利障碍(
口吃)。
婴幼儿的发音常不准确,世界各地的婴幼儿这种—奶声奶气―的发音情况都差不多。到了三五岁以后,这种情况基本消失,虽然少数人的个别发音可以持续到成人而不改变,但因不影响交流(别人听得懂),所以实际上不构成—障碍―。有些地区常把英文字母中N的声音发成了L(把宁读成玲)或把V发成W,但因大家仍能交流,所以更不属于—障碍―。广泛的构音障碍以致十分接近的人也听不懂而其他方面表现基本正常者十分罕见。因为个别发音不准以致被人取笑产生
焦虑自卑者较多见,这种小孩子应及时进行发音训练、及时纠正,以免影响正常
人格发育。诊断时应排除其他疾病,要排除环境影响(例如其周围人是否也有构音障碍)。治疗主要是及时纠正,在七八岁以前能得到纠正最好,年龄越大,纠正越困难。虽然有些小孩以后也可能自然好转,但及时干预,至少可以好得快一些。
言语是表达事物的符号,表达性
言语障碍实际上就是把事物转化为言语以及使用言语的障碍。患儿常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甚至也不知道怎样用手势或其他非言语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但对别人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却完全能理解。选词和造句都可以有损害,因此说话(特别是解释一件事)常使别人不易理解。有时会使用较简单的词句,甚至是幼儿阶段使用的词句,因而跟幼儿说话时表达较顺利。
这类患儿还可伴有构音障碍、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冲动、攻击等行为。在遭遇挫折时,因为难于表达,幼儿可出现暴怒发作,较大儿童可拒绝对答。由于不善表达,可影响社交关系,亦可对家人产生依赖。
据美国资料报道,严重的表达性
言语障碍患者约占儿童人口的0.1%,而轻症患者则可能十倍于此。男孩为女孩的3v4倍。
在病因方面,
神经系统疾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都可能与部分病例有关。
有人发现本病患者的左大脑半球血流量较低。据估计,在美国约有20%的人口有不同程度因中耳炎所致的
听力障碍,而这种障碍与言语表达能力的发育关系十分密切,即使只有较轻度的
听力障碍,也可以影响儿童言语表达的灵敏性、细致性的能力的发育。听力和言语表达障碍又可以影响学习及社交,引起一系列的继发障碍。本症也可以伴发其他
精神障碍。
小孩在
二、三岁时言语发育很快,如有表达障碍往往在此时引起父母的注意:—小孩为什么还不会说话?―或者即使会说,词汇量也比同龄小孩少得多。4v7岁是一个关键时期,部分患儿在此时期言语发育明显加快,可以赶上同龄正常儿童,或只残留轻微障碍;另一些则依然如故,还引起一些继发障碍(如学习困难),有些患儿的操作智商还可较前降低。一些患儿早期表现较活泼可爱,进入少年期反而变得呆滞迟钝。
诊断根据检查结果来确定。检查除包括常规的精神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外,尚需进行言语能力评估、
智力测验、听力测验。
有表达性
言语障碍者能理解别人的说话内容,而有理解性
言语障碍者由于听不懂别人说什么,当然也学不会怎样表达,所以通常总是表现为理解和表达的混合障碍(ICD-10只列出理解障碍,DSM-?只列出混合障碍)。
混合
性障碍比起表达
性障碍来,有更广泛的大脑皮质发育损害,性质较表达
性障碍严重。对非言语的交流的理解能力也可受损,但亦可保留。
轻症患者对较特殊或较复杂的表达理解较慢,对幽默、相声等表达常—一时反应不过来―。严重患者对较简单的词句的理解也很缓慢。更严重的患者则可有类似孤独症的症状:社交退缩、刻板言行、不肯改变某种固定程式以及对挫折的忍受力很低等。但多数患者都不十分严重。关于言语发育障碍的评估及治疗国外已有一些经验,我国儿童精神科在这方面起步较迟,正在摸索开展。
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指在发育早期就有语言获得能力的紊乱,表现为语音、语言理解或语言表达能力的延迟或异常,这种异常会影响学习、职业和社会功能。这些障碍的发生并非由于听力或发音器官的问题、神经或言语机制的异常、感知觉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或环境剥夺等因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