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专题笔谈】基于症状分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环路机制研究进展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文章来源: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52(5): 299-303作者:蔡敏 孙思斯 周翠红 薛姗姗 王化宁 谭庆荣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生物学机制是PTSD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对深入理解PTSD、寻找客观的诊断标志物以及研发新型PTSD治疗药物十分重要。脑影像、光遗传及化学遗传学技术等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进展揭示了脑结构、脑功能以及神经环路改变在PTS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PTSD临床表现复杂、症状组合不同,目前未有一致性结论。因此,本综述尝试根据PTSD诊断的症状分类,从临床影像与基础环路研究两个方面归纳、总结PTSD不同症状的神经环路异常机制,从而为阐明PTSD发病机制、寻找客观生物标志物、筛选全新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9-11-27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在乳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乳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过去十年间,乳癌的发病率一直在持续上升。据报道,有40%左右的女性乳癌病人在手术之后出现了中度到重度的疼痛。急性术后疼痛不仅使病人恢复室停留时间延长,还会影响病人的呼吸和免疫系统功能,同时增加了高危病人发生肠梗阻、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风险,导致住院天数增加。

中国疼痛医 2019-11-27

MRI、18F-FDGPET以及PET/MRI在难治性癫痫术前精准定位中的价值

癫痫(Epilepsy)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导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失常为特征,并伴有相应的认知、神经生物学以及心理学方面的障碍。在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患病率约为0.9~4.8‰。

癫痫杂志 2019-11-27

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发出“help-me”信号的研究进展

预适应和耐受现象是经典的生物自我保护方式,即非致死性损伤能够显著降低随后致死性损伤的程度。近期研究报道,非致死性损伤(局部脑缺血)可以引起神经元内多重反应,向星形胶质细胞释放求救的“help-me”信号,此后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将自身的线粒体转移给受损神经元,维持神经元存活。

中国脑血管 2019-11-27

一文知晓:炎症性脑干疾病的鉴别诊断线索丨临床必备

神经炎性疾病和免疫介导的疾病常伴有脑干体征和症状。本综述讨论了根据临床表现、MRI特征及其他检查手段对炎症性脑干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神经白塞病(NBD)、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LIPPERS)、神经结节病(NS)、Susac综合征(SS)和组织细胞疾病等进行鉴别诊断。

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2019发布!丨指南共识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系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临床症状多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多呈单时相自限性病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和血浆交换治疗有效。本文对指南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进行总结。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11-27

这个饮食习惯危害太大,4个妙招帮你改变它!

从这一刻开始关注全家人的身体健康~

第十一诊室 2019-11-27

华山·金垂体之临床故事 | 第三期:浴血手术的背后故事

华山医院虹桥院区手术室中上演了惊险一幕。

神外资讯 2019-11-26

Aaron教授教学视频听译丨动脉瘤手术技巧第7期

在新的医疗环境和风险下,直接在患者手术操作中获得解剖经验所面临的伦理压力与日俱增!神经外科解剖训练成为跨越技术鸿沟的一条重要途径!

神外世界 2019-11-27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