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
三尖瓣闭锁导致体静脉回流的未氧合血必须经房间隔缺损进入左心房,右向左分流造成明显的发绀。在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正常的患者,由于发绀及缺氧迅速加重。
在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反位的患者,由于左心室与肺动脉连接且多数无肺动脉狭窄,肺血流明显增多,可较早发生肺动脉高压。由于必须接受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全部静脉血液回流,造成左心房、二尖瓣的扩大及左心室的扩大肥厚,长期的血流负荷造成左心室舒张容积增加,二尖瓣反流,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直至心功能衰竭。
【病原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1.病理改变 约90%的三尖瓣闭锁病例,三尖瓣融合成膈膜样的膜,肺动脉总干发育不良。闭锁也可累及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动脉总干,而肺动脉瓣严重发育不良。右心室可从严重发育不良到正常大小,甚至扩张。三尖瓣多有程度不等的关闭不全。
在三尖瓣闭锁尸体解剖中发现,左心室往往增大和肥厚,但二尖瓣正常或增大。也有个案报道谓二尖瓣呈多瓣畸形、二尖瓣裂和二尖瓣骑跨于
发育不全的右心室。
三尖瓣闭锁是先天性闭合,不存在瓣孔,仅在右心房底部见一小的凹陷,周围被肌纤维所包围,少数为纤维性或膜性结构。心房间的交通80%为卵圆孔未闭,也可能为
房间隔缺损,甚至为
单心房。
三尖瓣闭锁的右心房与右心室连接类型有5种:
①
肌肉型约占76%v84%,在右心房的底部为
肌肉,在靠近侧壁有一小的陷窝,直接横跨于左心室而与右心室无连接;
②隔膜型约占8%v12%,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为一闭锁的隔膜;
③瓣膜型约占6%,右心房与右心室连接处有一开放的瓣膜,但在其下方有隔膜和
肌肉将右心房与右心室完全隔开,形成闭锁;
④Ebstein畸形型约占6%,右心房与右心室间形成闭锁的三尖瓣;
⑤心内膜垫缺损型约占2%,右心房到右心室的共同房室瓣闭锁(图1)。
Edward和Burchell首先根据大动脉相互关系,将三尖瓣闭锁分为3种类型。其次根据有无
肺动脉闭锁或狭窄,进一步分为?a型、?b型、?c型,?a型、?b型、?c型,?a型和?b型8种类型。在三尖瓣闭锁的病例中,以?b型、?c型,?b型、?c型,以及?a型最为常见(图2)。
?型三尖瓣闭锁(4%):?型的特点是伴矫正型大血管转位。?a型,
肺动脉瓣狭窄;?b型,
主动脉瓣下狭窄。合并肺动脉瓣闭锁者(即?a、?a型),于婴儿期即死亡。合并
肺动脉瓣狭窄者(?b、?b、?a型)者,占儿童期病例的70%,成年期病例的100%。
三尖瓣闭锁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心脏与大血管的畸形。心房间的交通总是存在,其中卵圆孔未闭占80%,其余为
房间隔缺损。22%的病人合并有左上腔静脉,通常引流至冠状静脉窦,偶尔直接引流到左心房。肺静脉异位引流和冠状动脉畸形较少见。先天性肺动脉缺如的病人常合并膜性三尖瓣闭锁。20%三尖瓣闭锁病人合并并列心耳。还可能合并
主动脉缩窄、发育不良或闭锁,主动脉弓离断,主动脉瓣闭锁。
2.病理生理 三尖瓣闭锁病人,体循环静脉回流血液不能直接汇入右心室腔,右心房的血液只能通过心房间交通到达左心房,左心房就成为体、肺循环静脉血混合的心腔。混合血通过较正常为大的二尖瓣口进入左心室,而后经过正常连接的主动脉瓣口和主动脉离开左心室。因此,所有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其降低程度取决于肺血流阻塞的轻重。若肺部血流正常或增多,肺静脉回心血量正常或增多,则动脉血氧饱和度仅较正常稍低,临床上可无
发绀或轻度
发绀。若肺部血流减少,肺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则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70%出现低氧血症,临床上有明显
发绀。如
房间隔缺损小,右到左分流受限,生后即出现严重体静脉高压和右心衰竭。
由于右心室
发育不全,左心室单独承担体、肺循环的泵血工作。左心室需额外做功以推动大量肺循环的血液流动,持续超负荷的运转可导致左心肥大,左心衰竭。在肺血流减少的病例,左心室仅增加少量的容量负荷,往往不产生
心力衰竭。但在肺血流增多的病例,左心室常因慢性容量负荷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加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进而左心室扩大,
心力衰竭。如有
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离断,更促进左
心室肥大和
心力衰竭的发生。
心脏右心室的发育状况随
室间隔缺损大小和
肺动脉狭窄程度而不同。一般多有
肺动脉狭窄和小型
室间隔缺损,少部分血液从左心室经
室间隔缺损进入发育不良的右心室,然后通过狭窄的肺动脉入肺,使肺血流量减少。少数患者仅有轻度或无
肺动脉狭窄,而伴有大型
室间隔缺损,较多的血液从左心室进入发育良好的右心室和肺动脉,使到达肺部的血流量增多。罕见的情况是无
室间隔缺损,有肺动脉瓣闭锁,血液到达肺部的惟一通道是未闭的动脉导管或支
气管动脉。
【病因】
病因:一般认为,胚胎发育早期三尖瓣从心内膜垫和右室心肌分化而成,在这个过程中三尖瓣
发育异常,瓣叶退化、
变性、瓣叶组织缺乏、瓣孔被纤维组织包围、封闭,最终导致三尖瓣闭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