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酶?是血液凝固过程中最重要的抑制物,为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Ω2球蛋白,分子量为58000,由肝脏合成。正常人血浆中AF?的浓度约为0.9U/ml,t1/2为2.7天。它与肝素结合后(克分子比例约为1: 1),其反应中心就极易与凝血酶及 Ⅱa、 Ⅰa、 Ⅲa等凝血因子结合,生成不可逆的灭活复合物。当血浆中本品的活性减少至正常的50%以下时,肝素的抗凝作用就极弱。
(尚不明确)
用于治疗先天性或获得性(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晚期肿瘤及败血症等)AT- Ⅲ缺乏所致的自发性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或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目前尚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用药前应测定血浆中AT-?活性。
静脉输注:剂量随需要而定。给予AT-?U/kg时,一般可提高活性的1.6%,但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仅提高1%。
抗凝血酶?是血液凝固过程中最重要的抑制物,为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Ω2球蛋白,分子量为58000,由肝脏合成。它与肝素结合后其反应中心就极易与凝血酶及 Ⅱa、 Ⅰa、 Ⅲa等凝血因子结合,生成不可逆的灭活复合物。主要用于AT-?缺乏所致的自发性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或DIC。
|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肾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 |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儿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形成 |败血症 |肝硬化 |静脉血栓形成 |肾病综合征 |特发性心室颤动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