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指存在于
稳定型心绞痛和
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由于其易发展为
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主要包括初发型
心绞痛、恶化型
心绞痛,自发型
心绞痛、X综合征、卧位
心绞痛、餐后
心绞痛也属于
不稳定型心绞痛范围。
变异型心绞痛亦属
不稳定型心绞痛。
1.以往诊断
冠心病的金指标是冠脉动脉造影,造影仅是血管腔的图像,反映血管腔的直径及表面特征,不能反映斑块的组成或病变学特征。常低估病变的程度。并且冠状动脉微小血管的异常亦不能反映出来,如X综合征等,此外不稳定斑块有裂隙,造影剂从裂隙漏出,冠脉
痉挛,冠脉造影也正常。故冠脉造影并不是诊断
冠心病的金指标。
2.目前
不稳定心绞痛的降低血脂的治疗至关重要 降低胆固醇对冠状动脉有以下几类益处:
①改善内皮功能紊乱,减少
炎症,减少血小板及血栓的沉积;
②溶解斑块;
③抑制
血栓形成。
3.心电图定位的QRS波短挫对诊断缺血性
心脏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传统的心电图理论认为ST段变化是心肌需求增加所致缺血的可靠指标,也是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缺血的可靠指征。
而QRS波变化是估价
心肌梗死存在、部位和程度的最有用指标,即缺血性
心脏病的心电图典型变化是以ST段上抬或下移,而临床经验提示我们QRS波短挫是诊断缺血性
心脏病的非常敏感指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它的理论基点应该是体表电位学说,即当心肌细胞完全除极或完全复极时,在其外表面记录不到电位差,因而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直线,这一直线偏离零点的高低水平,则取决于此时细胞表面绝对电压的高低,当心肌缺血、损伤时,在正常心肌与缺血、损伤心肌之间出现损伤电流和电位差,这一电流大小和方向可影响到心电图基线,除极和复极过程的变化。从而是得出表现心肌除极过程的QRS波是可以客观体现心肌缺血的心电改变。而且我们临床观察其敏感程度较ST段变化更高。
4.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顿抑问题 心肌顿抑又称缺血后
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肌缺血发生后,当冠脉血流恢复接近正常时,心肌细胞未发生损害,而心肌机械功能出现一过性异常的状态。如再灌注损伤及暂时性,可恢复性的左室功能异常。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常存在短暂而严重的心肌缺血,缺血缓解后可发生心肌顿抑。已发现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室壁运动异常在未发作
心绞痛期间也持续存在,特别在平时心电图有持续性倒置T波的患者,采用药物或血管再通术可消除这种心功能异常。这种心功能异常是由前次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顿抑现象,但临床上必须区分是否存在冬眠心肌或无症状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功能异常。
5.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冬眠心肌问题 冬眠心肌是指由冠脉血流长时间减少,造成持续性左室功能不全,当通过增加冠脉血流或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变了心肌氧的供需关系,这种
心功能不全可以恢复正常状态。而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同时存在大量的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单纯控制
心绞痛症状常不能明显降低病死率。这类患者虽未发生心梗,静息状态下心肌灌注仍然很差,室壁运动低下。而这些室壁运动异常在冠脉搭桥术后40%可以恢复,提示是由于冬眠心肌存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