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 常同时有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 或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的10%。秋冬季节发病较多,但季节性差异并不显著。
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支原体主要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P)所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性病变。本病约占肺炎总数的1/10,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国外报道,院外获得性非流行性肺炎中15%~20%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本病常于秋、冬季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居多。病变从上呼吸道开始,向支气管和肺部蔓延。
病原学
肺炎支原体是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生长的、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小自由生存微生物之一,含有RNA和DNA,经代谢产生能量;平均直径125~150μm,没有复杂的细胞壁结构,能通过滤菌器,能在含有血清蛋白和甾醇的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成煎蛋状菌落,中间较厚,周围低平。肺炎支原体经口、鼻的分泌物在空气传播,可引起散发的呼吸道感染或小流行。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后可引起咽炎,并向气管、支气管和肺蔓延,生长于呼吸道纤毛上皮之间,其致病性在于产生过氧化物损害气道黏膜细胞,还可能与机体对肺炎支原体代谢产物过敏有关。由于无细胞壁,因此阻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无作用,而细菌的蛋白合成抑制剂及肺炎支原体免疫血清可抑制菌落生长。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潜伏期为14~21天,多数起病缓慢,约1/3~1/2病例无症状。一些病例在常规体检中被发现。
(2)可有咳嗽、低热、乏力、咽痛、纳差、肌痛等症状,胸痛少见。咳嗽多为阵发性呛咳,咳少量黏痰。病情一般较轻,少数患者较重,但很少引起死亡。儿童可并发鼓膜炎、中耳炎。
(3) 数患者可发生非呼吸系统的严重并发症,如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结节性红斑和多形性红斑、心肌炎或心肌心包炎、心律失常,甚至心功能不全等,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枢和外周神 圣系统病变。
(二)查体要点
半数患者肺部可闻及干、湿哕音,其特点是热退后咳嗽和肺部哕音消失较慢。有10%~20%的病人出现斑丘疹,此为重要线索。少数病人出现多形性红斑或Stevens-Johnson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