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属大环内酯类第二代半合成衍生物。其在结构上不同于红霉素,它在红霉素内酯环的9α位点插入了一个甲基取代氮,从而产生一个15元的大环内酯。本药作用机制与红霉素相同,主要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单位结合,抑制依赖于RNA的蛋白合成,从而起抗菌作用。阿奇霉素具有口服吸收快、组织分布广、细胞内浓度高(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10~100倍)及半衰期长等特点。其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其中对流感杆菌、淋球菌的抗菌作用比红霉素强4~8倍;对卡他莫拉菌的抗菌作用比红霉素强2~4倍),但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比红霉素略差。阿奇霉素对
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是大环内酯类中最强者,对包柔螺旋体作用也比红霉素强。本品对红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好;对粪链球菌稍弱于红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的体外活性强于红霉素和罗红霉素,但对革兰阳性球菌和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菌的活性仅为红霉素的1/8~1/4;对肠球菌的许多属有显著活性;对衣原体和弯曲杆菌本品的活性与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敏感性相似或稍强;对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效;对梅毒螺旋体和痤疮丙酸杆菌有效。阿奇霉素的抗菌谱包括:
1.革兰阳性需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组)和其他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
2.敏感的革兰阴性需氧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菌、耶尔森菌属、嗜肺军团菌属、百日咳杆菌、副百日咳杆菌。
3.厌氧菌:消化链球菌属、坏死梭杆菌、痤疮丙酸杆菌。
4.性传播疾病微生物:沙眼衣原体、淋球菌、杜克嗜血杆菌。
5.其他微生物:
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弯曲菌属。阿奇霉素对于耐红霉素的革兰阳性菌以及耐甲氧西林的多种葡萄球菌株呈现交叉耐药性。对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摩根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阳性菌通常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