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雷洛昔芬对雌激素作用的组织有选择性的激动或拮抗活性。它是一种对骨骼和部分对胆固醇代谢(降低总胆固醇和LDL- 胆固醇)的激动剂,但对下丘脑、子宫和乳腺组织无作用。雷洛昔芬的生物学作用,如同雌激素一样是通过与高亲和力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和基因表达的调节为介导的。这种结合引起不同组织的多种雌激素调节基因的不同表达。最近的资料表明雌激素受体至少可以通过两种有配体、组织和 / 或基因特异性的旁路调节基因表达。
1.骨骼的作用:绝经后体内可利用的雌激素减少,导致骨吸收明显增强,骨量丢失和骨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绝经后的前10 年内骨丢失明显加快,尽管骨形成也代偿性加快,但不足以补偿骨吸收增强所致的骨丢失。其它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绝经早;骨量减少(至少低于峰值骨量的 1SD 以下);体形瘦;白人和亚洲人种以及骨质疏松症家族史者。替代治疗通常可以逆转骨吸收过快。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中,雷洛昔芬可以降低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保持骨量和增加骨矿盐密度(BMD )。基于这些危险因素,雷洛昔芬预防骨质疏松症适用于绝经10 年以内的妇女,和腰椎BMD 在正常青年人均值的-1.0 至 -2.5SD 之间者,主要考虑到高龄时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雷洛昔芬治疗骨质疏松症适用于脊柱BMD 在正常青年人均值2.5SD 以下的骨质疏松症或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者和 / 或伴有椎体骨折,无论其骨密度如何。(1)骨折的发生率:在一项平均年龄为66 岁,患有骨质疏松症或伴有已存在骨折的骨质疏松症的7,705 名绝经后妇女参加的研究,雷洛昔芬治疗3 年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分别降低47% (RR0.53,CI0.35,0.79; p<0.001 )和31% (RR 0.69,CI0.56,0.86;p<0.001)。45 名骨质疏松症妇女和15 名骨质疏松症伴发骨折的严重骨质疏松症妇女需要雷洛昔芬治疗3 年预防一处或多处的椎体骨折。对椎体外骨折的作用尚未证实。该研究中的所有病人均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2) 骨矿盐密度(BMD ): 雷洛昔芬每日一次的效果对年龄达60 岁的有或没有子宫的绝经后妇女中进行了为期2年的观察,妇女的绝经年限为2至8年。三项研究包括1764 名绝经后妇女使用雷洛昔芬加钙或钙加安慰剂治疗。这些研究中有一项受试妇女以前进行过子宫切除术。与安慰剂相比,雷洛昔芬使髋部和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量显著增加。与安慰剂比较骨密度一般增2% 。治疗组的骨密度也有类似增加。预防组,雷洛昔芬治疗BMD 增加和降低个体的百分比分别为:脊柱减低和增加分别为37% 和63% ;全髋部降低和增加分别为29% 和71% 。(3)钙动力:雷洛昔芬与雌激素对骨重建和钙代谢的作用相似。雷洛昔芬每日60mg 使骨吸收降低的同时使钙平衡正向转移,使尿钙的丢失减少。(4) 组织计量学(骨质量):一项雷洛昔芬与雌激素的对比研究发现经两种药物治疗的骨组织学正常,未出现矿化缺陷,编织骨和骨髓纤维化。雷洛昔芬降低骨吸收;对骨的作用表现为血清和尿的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下降,放射性钙动力研究提示骨吸收降低,BMD 增加和骨折发生率降低。
2.对脂代谢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临床研究表明雷洛昔芬每日 60mg 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3-6% )和LDL 胆固醇(4-10% )。妇女的基础胆固醇水平最高者降低的幅度最大。HDL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无明显变化。经过3 年雷洛昔芬治疗使纤维蛋白原降低(6.71% )。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研究中,与安慰剂比较需要开始降血脂的患者较少。没有资料能证明雷洛昔芬对心血管疾病有益处。雷洛昔芬治疗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与安慰剂比较为2.32 (CI1.26,4.26)与雌激素或性激素替代治疗比较相对危险度为 1.0(CI0.3 ,6.2)。治疗的最初 4 个月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性最大。
3.对子宫内膜的影响:临床研究中,雷洛昔芬对绝经后子宫内膜无刺激作用,与安慰剂比较,雷洛昔芬与不伴有点状出血或经血或内膜增生。所有的剂量组约对831名妇女进行了3000次经阴道超声检查。雷洛昔芬治疗妇女子宫内膜厚度保持不变,与安慰剂组无区别。治疗3年后经阴道超声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至少5mm,在221名雷洛昔芬60mg/d治疗妇女的发生率为1.9% ,在219名安慰剂治疗组为1.8% 。雷洛昔芬和安慰剂治疗组报告子宫出血的发生率无差异。使用雷洛昔芬60mg/d治疗6月所有病人的子宫内膜活检未见增生。此外一项使用日推荐剂量2.5倍的研究中也未见到内膜增生和子宫体积增大。骨质疏松症治疗研究的3年中对受试者(1781名患者)每年进行子宫内膜厚度评价,经过3年的治疗,雷洛昔芬组子宫内膜的厚度与基线时比较无改变。雷洛昔芬和安慰剂组比较妇女发生阴道出血和阴道分泌的发生率无差别。雷洛昔芬治疗妇女因子宫脱垂需要外科干预者不比安慰剂组多。雷洛昔芬治疗3年,子宫内膜和卵巢癌的危险性未见增加。绝经后妇女经雷洛昔芬治疗3年良性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为0.7% ,而安慰剂治疗组为0.2% 。
4. 对乳腺组织的作用:雷洛昔芬对乳腺组织无刺激作用。所有安慰剂对照研究,雷洛昔芬发生乳腺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均与安慰剂组无差别(无肿胀、压痛和乳腺疼痛)。在雷洛昔芬的临床研究中有12000名病人参加,多数患者治疗至少42月,发生新诊断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明显减低,对几项研究合并分析表明雷洛昔芬治疗的绝经后妇女比安慰剂下降64%(RR0.36,CI0.20,0.65)。侵袭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的乳腺癌的发生的总体危险性降低 80%(RR0.20,CI0.09,0.41)。雷洛昔芬对 ER 阴性的乳腺癌的危险性无影响。这些观察支持雷洛昔芬对乳腺组无内在的雌激素刺激活性。雷洛昔芬对乳腺癌的长期作用不详。
5. 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未发现对认知功能的不良影响。在所有的实验系统组合中均未发现雷洛昔芬的生殖毒性。雷洛昔芬在大鼠子宫中有抗雌激素作用并可预防大鼠和小鼠的雌激素依赖性乳房肿瘤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