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 (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
别名: 绝经后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解释 收起

概述: 绝经后 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OP)是一种与衰耉有关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 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使骨脆性增多易于 骨折,以及由 骨折引起的 疼痛、骨骼变形、出现合并症,乃至死亡等问题,严重地影响耉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增加国家及家庭财力与人力负担。与 绝经相关的 骨质疏松症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保健课题。1993年WHO对 骨质疏松症定义为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伴随骨的微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加,因而 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共识会议提出,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受损为特征的骨骼疾病,导致 骨折危险性增加。骨强度集中反映骨密度与骨质量。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特点是骨矿含量和骨基质成分等比例地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 绝经后 骨质疏松症时骨小梁断裂。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