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纤维血管瘤 ( nasopharyngeal fibroangioma )
别名: 鼻咽纤维血管瘤;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
解释 收起


    鼻咽纤维血管瘤(nasopharyngeal fibroangioma)是鼻咽部常见的良性肿瘤,病因不明。多发生于10~25岁男性青年,一般在25岁以后可能停止生长,故又名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在病理上视肿瘤血管及纤维组织成分孰占优势,称为纤维血管瘤(fibroan-gioma)或血管纤维瘤(angiofibroma)。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病程长,进展缓慢,多为青春期男性。鼻腔和口腔反复出血,出血量常较多,有时大出血为鲜红色血液。渐进性鼻阻塞。肿瘤长到一定程度可出现邻近组织或器官的受压症状,包括耳症状(耳鸣、耳闷、听力减退)、眼症状(眼球突出、视力下降)、面颊隆起、头痛以及脑神经受压或颅内并发症等。
   
    (二)查体要点
    早期肿瘤局限于鼻咽部,鼻咽镜检查可见鼻咽部紫红色,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分叶的富含血管的肿块,应尽量避免触诊,否则易出血。若瘤体较大,前鼻镜检查常见一侧或两侧鼻腔有炎性改变,鼻腔后部紫红色肿瘤。患者因反复鼻出血,就诊时往往有显著的贫血貌。
    鼻咽纤维血管瘤(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是一种多见于男性青少年的无包膜、内含大量无收缩功能血管且易出血的良性肿瘤。它与一般纤维瘤不同,为致密结缔组织、大量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常发生于10~25岁男性青年,故又名青少年血管纤维瘤、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青年颅底纤维瘤等。肿瘤起源于枕骨底部、蝶骨体蝶腭孔、后鼻孔及翼突内侧的骨膜等处,组织学上虽属良性,但由于肿瘤具有丰富的供血,常向邻近组织扩张生长,可通过裂孔侵入鼻腔、副鼻窦、眼眶、翼腭窝及颅内而造成严重后果。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预后评价 展开
12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3 诊断标准 展开
14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5 诊断依据 展开
16 相关课件 展开
17 相关药品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