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斜视 ( comitant strabismus )
别名: 共同性斜视
解释 收起


    共同性斜视(comitant strabismus)指双眼视轴分离,眼外肌本身及其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眼球向各方向注视或更换注视眼时,偏斜度相等的一类斜视。另外,临床上对肌肉或神经有轻度麻痹,日久肌肉间产生了代偿性变化,两眼尚能进行协调运动的斜视,以及斜视矫正术后的残留斜视,手术过矫所致斜视也归为共同性斜视的范围,称之为继发共同性斜视。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共同性斜视可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眼位偏斜的方向,共同性斜视可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和上斜视。临床以内斜视与外斜视多见。根据眼位偏斜的时间,可分为恒定性斜视和间歇性斜视。根据眼位偏斜与调节的关系,可分为调节性斜视与非调节性斜视。根据偏斜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共同性斜视和继发性共同性斜视。根据偏斜的眼别,可分为单眼性斜视和交替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的病因目前还未能彻底了解,发病学说较多,包括解剖学说(肌肉及韧带发育异常)、调节学说、融合机能异常学说、神经反射学说及遗传因素等。发病率国外(Duke-Elder)统计为1% ~1.5% ,国内(天津)统计斜视占儿童群体的1.3%,其中共同性斜视占80%以上。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发病年龄
    先天性内斜视多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内,先天性外斜视相对少见,后天性共同性斜视多发生在2~7岁之间。
    2.发病过程
   注意询问眼位偏斜是恒定性还是间歇性,如为间歇性,有无明显规律。是一眼恒定性斜视或双眼交替性斜视,斜视度在视近或视远时有无变化,有无斜视家族史等。
    3.发病诱因
     有无发热、感冒及手术外伤史,有无受惊吓、情绪紧张或过分精神压力等。
    4.伴随症状
    有无复视、眼球震颤、屈光不正、视疲劳,有无视物歪头、眯眼、强光下闭一只眼,单侧或双侧下斜肌亢进,是否合并垂直偏斜。未经治疗可伴有不同程度弱视。
    5.治疗经过
    是否进行屈光矫正、弱视训练、手术治疗及其时间和术式。
   
    共同性斜视共同性斜视的主要特征是眼球运动没有限制,斜视角不因注视方向的改变变化,两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等。根据偏斜方向分为:水平斜视包括内斜视和外斜视;垂直斜视等。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预后评价 展开
12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3 最新进展 展开
14 诊断标准 展开
15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6 诊断依据 展开
17 相关课件 展开
18 相关药品 展开
19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