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
1.
地中海贫血 HbBart胎儿
水肿综合征缺失4个Ω肽链基因,完全没有Ω肽链生成,在胎儿期合成的γ链可聚合成Hb Bart(γ4),HbBart的氧亲和力高,造成组织严重缺氧和
水肿。HbH病有3个Ω肽链基因缺失或缺陷,仅有少量Ω肽链生成,在胎儿期。肽链与γ肽链结合成少量Hb F(Ω2γ2),故能存活至出生。出生后随年龄增长,γ肽链的合成转为?肽链的合成,未能与Ω肽链结合的?肽链聚合成HbH(?4),HbH的氧亲和力高,失去运氧功能。游离的?肽链在红细胞内易
变性形成Hb H包涵体,使红细胞膜受损害。标准型Ω
地中海贫血和静止型Ω
地中海贫血,分别缺失2个和1个Ω肽链基因。肽链生成稍微减少。
2.?
地中海贫血 ?
地中海贫血是?肽链合成障碍,但Ω肽链合成正常,以致Hb A(Ω
2?
2)生成减少。尽管相对增多的Ω肽链可与代偿产生较多的?肽链和γ肽链结合,可使Hb A
2(Ω
2?
2)和Hb F(Ω
2γ
2)增加,但仍有大量多余游离的Ω肽链沉淀于红细胞内,形成包涵体,使红细胞膜受损致幼红细胞在骨髓内过早破坏,造成—无效红细胞生成―;流入血循环的幼红细胞过早在脾和肝内受破坏,造成
溶血性贫血。继而骨髓和骨
髓外造血功能亢进,骨髓增生活跃,肝脾肿大。长期骨髓增生,引起骨髓腔扩大,使骨骼生长畸形和发育障碍。另外,严重的
溶血性贫血,需反复输血,可有血红素和铁的积蓄过多,并发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病因】
病因:人类各种血红蛋白的合成是由其相应的珠蛋白基因专一性控制。正常人血红蛋白(Hb)中的珠蛋白有4种肽链,即Ω、?、γ和?。根据珠蛋白肽链组合的不同而形成3种血红蛋白,即HbA(Ω
2?
2)、HbA
2(Ω
2?
2)和HbF(Ω
2γ
2)。HbA是成人红细胞中的主要血红蛋白,约占Hb中的95%,HbA
2约占成人Hb中的2%。HbF是胎儿期及早期新生儿期的主要血红蛋白,刚出生时约占新生儿Hb中的70%,2个月后降至50%,1岁时不超过5%,2岁时即降至正常成人水平(0v2%)。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由于遗传缺陷,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致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根据合成受抑制的珠蛋白肽链的不同,可分为若干类型。最常见的是?链合成障碍,称?-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其次为Ω链合成减少的Ω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还有较少见的?链合成减少或?与?链皆减少的?或??以及γ?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分类有两种方法:
①根据珠蛋白肽链基因缺陷情况分为Ω、?、γ和?等。临床上以Ω、?两类最为常见。
②根据临床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静止型、轻型、中间型及重型。目前多采用两种分类法联合分类。
1.Ω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编码Ω珠蛋白的基因位于第16号染色体短臂末端(16p13.3),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Ω基因Ω
1和Ω
2,故二倍体细胞中共有4个Ω基因。根据Ω基因缺失的数量和功能障碍的情况不同又可分为5种类型:
(2)Ω
1-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Ω
0-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本病也称标准型Ω-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由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Ω基因缺失(-,-/Ω,Ω)或2个Ω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Ω/-,Ω)导致Ω链合成障碍。其临床特点为患者无症状,红细胞形态有轻度改变;HbF正常,出生时,HbBart占5%v6%,3个月后即消失;此型多见于HbBart胎儿
水肿综合征患者的双亲和HbH病的双亲中一人。本病不需治疗。
(3)血红蛋白H病:是Ω-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中间型,由一条16号染色体上的一对Ω基因和另一条16号染色体上的一个Ω基因缺陷。基因型为(-,Ω/-,-)。临床特点为出现中等度或严重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包涵体试验阳性。新生儿期血中HbBart 20%v30%。婴儿期以后才出现症状者,出现不同程度
贫血、
黄疸、肝脾肿大,发作性加重(尤以
感染和药物为诱因);成熟红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年长儿童则可出现Hb H(?
4)4%v20%,而HbA
2及HbF含量正常。
(4)HbBart胎儿
水肿综合征:是重型Ω-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为Ω
1的纯合子状态,所有2条16号染色体上的Ω基因均缺陷,其基因型为(-,-/-,-)。由于控制Ω链合成的4个基因均缺失,故无Ω链合成,因此不能合成含Ω链的HbA、HbA
2和HbF,在胎儿后期γ、?链各自形成大量的γ
4(HbBart)和?
4(HbH),同时胚胎早期?链合成代偿性增加并持续至整个胎儿期,并与Ω组成HbPortland。HbBart具高度氧亲和力且极不稳定,导致宫内胎儿严重的慢性溶血和组织严重缺氧、
心力衰竭、
水肿,造成
流产、
死胎,绝大多数于妊娠期30v40周时胎儿死于宫内或娩出后短期内死亡。一旦胎儿有幸出生时全身重度
水肿、
腹水,重度
贫血,轻度
黄疸,
肝大;HbBart含量70%v100%,可同时少量HbH(?
4)。本症双亲为Ω
1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同胞中的发病率约为1/4。
(5)非缺失型Ω-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Ω基因结构并未缺失,但其功能障碍,表达水平降低。临床出现与Ω-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类似的表现。其基因型为(a,a
Thal/a,a
A)或非缺失型双重杂合子(a,a
Thal/a,a
Thal)。
2.?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珠蛋白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短臂1区2带(11p1.2)。本病除少数几种为几个核苷酸缺失外,绝大部分由点突变所致。目前已发现?基因突变有数十种。?链合成部分受抑制者称为?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链合成完全受阻者称为?
0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肽链合成抑制涉及?链者称为??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或??
0。染色体上的2个等位基因突变点相同者称为纯合子;同源染色体上只有1个突变点者称为杂合子;等位基因的突变点不同者称为双重杂合子。我国?-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率为0.67%,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地为高。